纯平台卖家的经营成本持续上涨

昨天问了一个做天猫店铺买卖第三方服务商朋友,现在做天猫赚钱的卖家比例能有多少?东哥以为的答案应该是20%左右,符合商业的二八原理。朋友的看法是5%,就这么多了。会做的,做淘宝做天猫依然很赚钱,遗憾的是绝大部分并不擅长做。这两天派代网最热的一个帖子是杭州某卖家2000多万销售额补交了300多万税费和罚款,寒意阵阵啊!

总而言之就如东哥在2015年1月初就“央视质量报告淘宝打假”的评论所言,随着电商规范化加速,比如交税费,给员工缴满五险一金等等,电商的经营成本一定是越来越高的,商品价格也会越来越高。纯平台所谓的一些成本优势也会荡然无存!

马云说的很好但做的很差

电商当然不只是渠道,但并不等于京东作为零售商并不给品牌商提供数据。而天猫虽然是平台,但用户真的给到了商户了吗?按马云的说法,品牌商终于有机会摆脱渠道的绑架了,难道真的摆脱了吗?只是说从单纯渠道绑架,变成了流量绑架而已。以前是实体商场,现在变成了“虚拟在线商城”而已。而在天猫双十一的时候,“二选一政策”和传统零售的绑架有何差别。

另外不管是B2C,还是C2B满足个性化消费,最终卖家都要盈利。既然后天很美好,而大部分死在了明天晚上,那么阿里能否让更多的卖家能够先赚钱活过明晚呢。

传统企业转型的出路在哪里?

产品不够好,传统时代被渠道绑架,电商时代被流量绑架,而流量本身依然还是渠道问题,无非是自己做,还是供应给渠道商而已。

几天前看到一则国美发出的消息,国美是国内唯一线上线下都拿到了苹果经销权的零售商。当然了,是挖苦因为双十一超低价而被苹果取消经销商资格的苏宁。另外“优衣库事件”后天猫京东两家为拿下优衣库打架了,而去年母婴电商大战,一堆电商跑到日本品牌商那去争取货源。

东哥以为无论是进天猫平台自己卖,还是供货给京东这样的零售商,都是可以的。这就是多渠道管理分散经营风险,而不是依赖单一渠道。产品强品牌强,自己就是流量,渠道是孙子,产品弱品牌弱,渠道就是大爷。传统企业的根本还是自身产品过硬,品牌过硬。不然只有被绑架的份,不管是传统零售还是在线零售,不管是进平台,还是做供应商!

最后,东哥以为中国制造企业在销售上精力投入过多,而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太弱,消费者才不远万里跑到海外购物。而天猫流量模式,天天折腾商户,商户过多精力专注于流量,低价恶性竞争,是不利于中国制造企业转型的。另外京东没有那么高尚,东哥也不认为马云在认真或者有心帮助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最后牟的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利,马云应该反思自己商业模式了!

大道理讲的再好听有什么用,卖家不赚钱,终究会造阿里的反!供货不赚钱,商户也会退出京东的平台。

[关于东哥]

李成东,电商天使投资人,前腾讯、京东电商战略分析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京东  天猫  选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