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线上线下融合度不高,彼此导流效应未成型。就新零售的概念来看,线上线下应当成为一体,甚至是相互实时导流。但无人货架目前的线下购物和线上支付相对独立,相互导流的效应比较微弱。虽然像果小美等这样的无人货架具有带货功能,但其对于线上流量的开垦还处在初期,毕竟目前无人货架最关心的,还是尽快占领更多场地,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多的用户。

其次是难以摆脱同质化弊病,做到千店千面。虽然所有的无人货架零售商都在强调自己要做下半场的领头羊,承诺选品独特,能够迎合消费者口味并与其他的竞争对手存在区别,但他们或许忽略了一点,热门的快消品是固定的,充其量也就是上百个sku,而这些需求高频的快消品,无人货架不会轻易下架也不敢轻易下架。那么如此看来,剩下的货架空间就可以自由发挥了?其实不尽然,对于新品来说,消费者虽然具有尝鲜的冲动,但其销量和欢迎程度依旧要受到一定时间的考验。所以,在货架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热门快消品是千篇一律的,而在另外不太大的货架空间下,无人货架对上架的新品本身要承担一定的滞销和损耗风险。

换个角度来看,现在是无人货架发力的初期,正面扳手腕的场面比较少,竞争比较温和,一旦步入像共享充电宝那样的高速铺货期,无人货架之间形成正面冲突,是否能做到千店千面,与对手形成差异,就看自身的团队实力了。况且每个公司所能承受的无人货架必定是有限的,除非独此一家或者彼此距离较远,否则差异化营销可能只是天方夜谭。

综合来看,无人货架由于尚处发展初期,仍然在摸索阶段,所以其还没有完成新零售的进化要求,现阶段只能算是前戏,给大家带来一点新奇的趣味罢了。

剑指新零售,无人货架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

仔细想想,为什么无人货架能落地,无非是在支付环节打通了线上通道,又刚好选中办公室这个人际关系约束力强的场景,如果放到互联网没有普及的年代或者其他公共场景下,这是远远不敢想象的。虽然无人货架还在上演新零售的前戏,但其发展思路相对比较清晰,即提高效率和体验。如此看来,无人货架的未来大致有三大发展路径。

其一,将生物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嵌入无人货架。现在的绝大部分无人货架过于简单,还停留在简单的储物功能阶段,以致于毫无科技感。但无人货架终究要走到线上运营和分析的阶段,因此生物识别或大数据等技术迟早都会被融合到无人货架之中,用来提高购物体验。比如2015年就入场的领蛙,在最近的智能化升级中将支付发声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等技术嵌入到货架之中,据其创始人介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精细的消费行为。再如刚刚获Pre-A轮融资的阳光乐选也在加速推进智能货架的研发。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