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阿里象征性的少量投入,是不是一场假布局、假站队?其目的是不是在自身流量遇到上线后,在打着与今日头条互换的主意,且根本就不会容忍今日头条的电商业务?毕竟,如果少量的付出就能利用到今日头条庞大的流量体系,怎么看都是划算的。

而今日头条系产品的内容价值也即将面临瓶颈期。就字节跳动的架构来看,值钱的产品主要是今日头条和抖音这两大现象级产品,其他的产品都还处在小打小闹中,可算作今日头条的护城河。但是这些产品中,最大的缺陷是缺乏用户(id)。今日头条具备巨额的流量,但流量对应的是信息的曝光量,对广告而言价值更大,而具备长远价值的却是用户群。

抖音虽然贴近生活,但是抖音的用户沉淀及大规模变现还是存在问题,依然停留在广告价值上。依靠算法推荐仍只是将信息精准的放到用户的眼底下,但是用户看了之后该如何使其进一步消费,就不再是其所擅长的了。也就是说,光靠流量,今日头条的盈利还是大部分依靠广告,软肋明显。

不过,对资本方而言,互联网领域在估值上能凭借流量漫天要价的标的已经所剩不多,趁今日头条的流量商业化空间还没彻底用完前,只要有人愿意接盘,自然估值是越高越好。

因而,也就不难理解36氪文章中提到的一个FA形容的状况:“这轮融资启动前大约一周,我们接到卖方450亿美元估值的老股报价,吸引了很多买家。但随着这轮融资close,卖方立刻把价格叫到了720亿美元,坐地起价。”

当然,全球互联网都在不断挤出泡沫,对本就是泡沫玩家的资方而言,这是最后的游戏机会了。能坐地起价,却不坐地起价,才是一件怪事呢。

媒体:被利用的看客心态

750亿美元估值,很多时候也是被媒体肆意放大的。

今年的经济形势特别奇怪,仅上半年就有15家境内企业赴美上市,下半年美团、小米、拼多多等互联网企业接连上市,但是上市后大多不见的风光。很多媒体是看热闹不嫌事大,恰巧这些互联网企业有都是媒体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对BAT秩序的冲击者,每次上市都会迎来一波话题。比如拼多多上市前夕,甚至出现一家媒体平台就能聚集五六个页面达五六十篇的长文分析,文章之多令人咂舌。

自然,今日头条也不会例外。长达2个多月的暗示、酝酿、讳莫如深,从最初的300亿美元估值到600亿美元,再到750亿美元估值,不到半年时间,字节跳动给到外界估值传言水涨船高,吊足了媒体研究分析的胃口。

而今日头条这样的企业,本身也能自带话题流量,引起更多群众的关注。因而,部分媒体实际被资方和今日头条所利用,难免不成为了此次炒作高估值的推手。

总之,对一个即将上市的公司来讲,最高的评价就是它的市场价值或估值。不管是出于自身经营的考虑,亦或是资本市场讳莫如深的故意为之,今日头条估值既然已经打出了烟雾弹,那么,接下来的接盘侠还需擦亮眼睛、理性判断。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4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5《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6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7“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8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估值  内容  阿里  市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