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联姻9个月,打车O2O迷局何解?

文丨歪道道

2015年2月14情人节当天,滴滴与快的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到9月9日,滴滴打车成立三周年之际也正式更名滴滴出行。

从两家情人节联姻到今天,刚好整整9个月。而在这9个月当中,后面又有多家垂直行业的创业公司宣布合并,让2015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合并年。但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滴滴快的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似乎并未因为合并而有所改善,打车O2O烧钱大战之后的未来之路将走向何方,依旧无人能够解答。

若隐若现的资本缩紧与BAT布局

在投资者们厌倦了烧钱开始寻求盈利的集体意识之下,中国互联网开始从不差钱狂的狂热之中退烧,并从滴滴快的开始掀起了合并浪潮。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达4132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国内互联网产业的并购规模达55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近三倍。而这其中一直都充斥着BAT的影子,3者参与的交易量更是达到了并购总量的40%。

曾经相互打压甚至仇视,几度擦枪走火的竞争对手,忽然一夜之家就变成了小甜甜,亲亲我我的一起看月亮了。变化之快,甚至被合并的公司员工都有一种乔峰的即视感:我乔峰抗辽多年,今天你突然告诉我契丹人是我爹?还有比这更坑的吗?合并潮已经成为互联网产业内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有人认为合并潮是资本寒冬降临的侧面体现,也有人说这是BAT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不论真相如何,今年的这些合并都导致国内诞生了很多垂直领域的小巨头。而其中,国内共享经济最典型的代表滴滴快,在经历了合并的兴奋期后,于曾经被一度认为会形成行业垄断的质疑声中,经过了9个月的“试婚”,逐渐稳固了在行业中的地位,但是,依旧难复当年“单身”时的火热。

“垄断”之下的困局与博弈

滴滴快的在接受腾讯阿里的投资后,在资本的驱动下,展开了疯狂的烧钱大战,依靠给予用户的双向补贴,迅速在市场中占据了领先优势。但就滴滴和快的而言,一直以来,两家并未分出明显胜负。所以,合并成了一个最好的选择。但这在很多人眼中形成了“垄断”。甚至易到用车还为此将滴滴快的举报。而关于垄断与否我不敢断言,但是,作为依旧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打车O2O,却的的确确的撼动了出租车行业的封闭垄断地位,动了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

同时,作为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滴滴和快的,合并后其实并未给用户带来实际价值,甚至出于节约成本,降低了对用户的补贴。这就出现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虽然合并后没有了残酷的烧钱大战,但因为双方补贴的变少,必然影响到了用户的使用频率。同时由于作为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两家公司,在合并之后几乎没有了竞争对手,但是,以中国的当前的创业环境,没有竞争,就会缺乏创新精神,很容易形成保守偏执的作风。而幸好,在世界各地风生水起的UBER进入大陆后,让滴滴快的在这九个月里,并没有太过懈怠,而且随着UBER在国内的爆发增长,也让滴滴快的的垄断质疑消失。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O2O  打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