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破坏规则的人说不!

对破坏规则的人说不!

对破坏规则的人说不!

到了这里,事件就变得简单了起来,我们来捋一捋。

1.伊利的利益确实受到了侵害

蒙牛北京冬奥会公开竞标中落败后,选择直接绕开北京冬奥会奥组委,通过与可口可乐这个全球合作伙伴合作,利用大股东中粮集团和美国可口可乐之间的资本合作,为可口可乐巨额奥运赞助出资,借机成为国际奥委会饮料类别全球联合合作伙伴。

问题在于,蒙牛是一家乳制品企业,旗下虽然有饮料业务,但占比很小,海外营收更是只有百分之零点几,却被国际奥委会授予“饮料”类别全球合作伙伴,要知道,虽然我们在深入研究这件事的时候会关注“乳制品”“饮料类”等品类标签,但是从公众传播的角度来看,公众对品类的认知其实并没有很明确的概念,所以当宣传口径一打开后,大部分人可能以为蒙牛也是奥运“乳制品”合作伙伴,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混淆和误导。

中国的乳制品之争早就进入双雄争霸的格局,这几年伊利大有将蒙牛甩开之势,但是乳制品的主流市场只剩伊利和蒙牛两家,所以如果伊利和蒙牛同时出现在奥运合作名单里,那其实意味着这样的品牌露出是无效的,伊利几十亿的赞助费并没有帮伊利带来实质性的品牌回报,毕竟赞助的意义是品类里独家,如果主流竞争对手都出现在赞助的名单里,那其实没啥意义。

因为伊利优先确定成为冬奥会的合作伙伴,蒙牛后面斥巨资通过绕道北京奥组委,直接跟国际奥组委达成合作,也只不过是为了跟伊利两败俱伤,现在的状况是,伊利和蒙牛同时拿出几十亿砸到冬奥会上,其实跟两家一分钱不花的效果没什么两样,蒙牛的做法,无异于是对深耕奥运14年的伊利所积累的奥运资产的一种侵害。

2.国际奥组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果单纯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在品牌尤其注重品效合一的当下,动辄几十个亿的重金投入到奥运赛事赞助上并不是优选,毕竟稍有风险这种投入就可能打了水漂。

仔细梳理这个事件,你会发现,事件最大的矛盾点还是出在国际奥组委上。我们知道,大型活动的赞助,往往都有非常规范的品类排他协议,国际奥组委无视北京奥组委的规则,利益驱使给蒙牛开了绿灯,暴露了国际奥组委由来已久的弊病。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规则  支持  营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