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点,既能从原著受众“出圈”,又能在主流市场“入群”。
热门IP之所以能在网络文学市场上笑傲江湖,是因为拥有基数大、黏性高并能强力支撑收视率的“原著粉”。比如《庆余年》原著小说自2007年开始连载至今,持续保持在历史类收藏榜前五位,在QQ阅读、起点读书双平台,读者粉丝贡献超10万次打赏、340余万张推荐票。
但也正是因为“原著粉”的存在,使得各大制作公司喜忧参半,毕竟,在内容改编上,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旦改编设定偏离“原著粉”的期待,“翻车”便是分分钟的事。尤其是在现实主义作品大行其道的主流市场,古装、穿越剧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升级打怪收后宫”的套路
《庆余年》的成功,在于既能从原著受众“出圈”,又可以在主流市场“入群”,满足了核心粉丝和泛化影视群体的双重需求。
一方面,《庆余年》改编完全尊重原著内核,并积极与原著粉探讨,“明确原著内核价值,并组织原著粉丝进行提前观影,在改编过程中给予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在现实主义的趋势下,强化了主角作为现代人的独立平等自由的思想,并由此产生出与古代社会思想的碰撞,成为推动剧情发展,引领人物成长的思想主线,以顺应当下观众偏好的趋势改编,来收获更广泛的受众。
就如豆瓣评论所说:“整体情节还原小说,该保留的核心内容都能看到,处处都能看到名场面的痕迹。但整个节奏欢乐轻松,既能给原著粉一个交代,又让普通观众不觉得无聊难懂。”
第二点,既要有精耕细作的内核,又要有留住观众长期热情的能力。
《庆余年》原著的故事内核,是一个权谋类的复仇故事。这种类型的故事,很容易就会想到走上口碑巅峰的《琅琊榜》。而且,从演员阵容、服道化来看,怎么都像是一本正经的正剧。
但在从演员选角、演技台词、服化道、拍摄构图、后期剪辑,都精耕细作为内容“保驾护航”的配备下,《庆余年》却以卸载智商式的打开方式,成了一个古装穿越爽剧。相比起看剧情,反而是接地气的现代网感台词、出乎意料的神反转以及演员们一本正经地搞笑,成了最大的看点。并且,对比同期的权谋剧《鹤唳华亭》,虽然同样演技在线、制作精良、剧情反转多变、情节跌宕起伏,却没能像《庆余年》一样以观众更加看得进去的风格演绎,从而,无法留住观众的长期热情。
确实,好的内容与制作是一个剧的内核,但怎么让观众长期持续地为内容投入热情,创造话题,则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能力。
文章TAG:公式 需求 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