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点理解:通过一款APP,能迅速获取到自己的生活场景中的任何服务,例如:支付宝定期推送本月电费、煤气费的最终账单、电话欠费时,自动充值成功,订到酒店后,支付宝推送交通指南到APP上,这也就是意味着这次改版,阿里把自己积累多年的生活消费领域的数据真正关联起来,尤其是涉及到本地的数据信息,与政府的端口连接,他们构建的是利用一个APP就能解决一个家庭所有消费场景中的消费信息,甚至可以做到精准推送,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和算法推送相关精准和真正的需求信息。
反之来看:在保证用户隐私信息的前提下,只要商家愿意,通过支付宝提供的信息推送算法,就能把信息直达到精准的目标客群——对于商家而言,这是一种服务,属于刚需。
这些服务的推送,背后恰恰是各种场景的使用积累,比如:看电影买爆米花和选择座位的偏好、购买机票、火车票的频次、目的地,本地商家的优惠活动等等,都是场景下的数据,这些场景大多是生活消费场景。
这里的核心逻辑是:只要商家向支付宝开放接口,无论用户是否通过支付宝关注了这些商家,这些场景的重要信息都会推送到APP,无需关注相应商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能一站式解决生活消费中的信息集成,所有场景的流程和结果,通过支付宝完成,消费环节是一条线索,贯穿其中。
一旦这个习惯形成,支付宝的场景的闭环就初步形成。
场景与社交的关系 关注的是消费行为
从场景本身来看,用户追求的是好的产品和服务,这里包括的各类价值的产品服务,在行业型产品当中,用户只能一对一的去适应产品,商家被动的接受平台的剥削,没有太多自主权。用户在消费时,更多关注的是价格信息,而商家关注的是成交效果。
那么在这一版中,可以看到的是:用户获得实惠,而商家愿意去做一定的营销活动接到更多的单。
在通常的经营过程中,商家可以自主举行一些商业促销活动,现在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而社交则给予了这种场景一定的催化作用。完成的是B2C的商业闭环,应该丝毫不用担心在阿里平台上大多商家的营销水平,且会做的超出预期。
这也意味着,商家无需太多看平台脸色,也不需要过多的迎合类似行业产品的需求而更改自己的商业模式,保证了所有行业能迅速接入,这也表示各类消费场景的整合,最终形成一定规模:只要支持支付宝支付消费点,都是一个有效的场景。这种碎片化的场景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商家数量,更重要的是信息获取途径。
没有了平台的行业限制,商家也更容易腾出手做自己想做的营销,并且能推送到需要的用户当中,网络用户则非常关键的减掉了强制关注成为粉丝的可能,在没有太多的平台压力下,也才有可能提升商家的收入和利润率,而对于网友最直接是获取的干净的有效信息。
在美食等行业产品领域,阿里的口碑已然成型,且具备与其他的生活消平台分庭抗礼的能力。
生活化消费需要不是一个个对应的行业产品,而是一个能容纳各种生活消费场景的平台,而社交在其中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更加直接明了。
在营销过程中,商家其实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媒体和社交能力,也就是他们能进行属于自己的营销手段而无需屈服于固定的产品形态。新版的支付宝恰恰是在这个角度,给予了支持。
用户获得性价比、商家获得赚钱的生意,平台的存续才有可能进行下去。那么,支付宝打造的就是一个基于一站式的信息收发、解决了用户各类场景的支付问题、看上去占比很大的社交功能,变为了一个粘合剂:商家的自媒体属性,加上简单的运营能力,这种方式加大了商家与用户之间的粘性,所以社交将会成为支付宝最重要的配角,而不是主角。支付宝正在做的是把所有具有消费场景的商家接入到支付宝当中。
这样来看,支持所有行业的场景式生活服务平台的支付宝正在逐渐将基于行业产品类生活消费平台杀死。
文章TAG:支付 支付宝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