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19年,联合仓衍生出“代配”、“代理”、“代售”三种业务模式,并和其他业务模式一起组成了一体化开放的通路解决方案,品牌商可基于自身在品类、品牌、区域和发展阶段的考量,按需选择更为开放、高效、经济的通路模式。例如,自身仓配能力或者区域经销商仓配能力非常成熟的品牌商,可分别选择厂商直接服务小店或者授权经销商服务小店,而自身仓配能力和经销商仓配能力尚未成熟的品牌商,则可选择京仓+京配或者新通路联合仓配体系服务小店。
这种多模式合作、全渠道供货的思路,也越来越受上游品牌商和渠道商的认可。目前,新通路联合仓已达4000多家,已覆盖1800多个县级行政区,64%的联合仓已经覆盖三线及以下市场,帮助品牌商迅速打开下沉通路。
拿具体的例子来讲,今年618期间,新通路和亿滋在山西做了一个代售项目,新通路整合联合仓配以及其他资源,品牌商投入产品和推广资源,加上地勤系统的推动,最终让活跃门店数量增长8倍,销售额增长16倍。这种下沉市场的效果,还让该品牌的渗透率提高了88%。渗透率代表了渠道密度,渠道密度决定渠道成本和市场门槛,密度越高,竞争对手越难进来。
03
在渗透率方面,还有一个数据,今年三月份春糖期间,行业机构新经销发布快消品行业调研,数据显示,新通路在三线及以下市场的渗透率是最高的。
高渗透率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还能提高客单价。
新通路今年11.11的战报中,还有一个亮点:11.11期间,三线及以下市场的客单价是去年同期的 130%,活跃门店数、订单量占全平台的 80%以上。
客单价估计是当前下沉市场的参与者们最不愿意提及的话题了,因为一提及下沉市场,大家都有一个固化的标签——低价。但实际上,下沉市场肯定也需要消费、服务、价值升级。在这一点上,新通路想的很明白——不打价格战,而打价值战。也就是说,新通路不打乱品牌方的渠道价格体系,不打乱原有渠道生态,而是通过锻造在供应端和服务端的能力,为通路每个环节上的伙伴提供赋能,创造价值,帮助上下游合作伙伴做有质量的提升。
只是,品牌方怎么才能找到那个想消费升级的下沉市场用户呢?
这就是渠道机制来决定了,新通路通过门店标签系统,为品牌商精准匹配相应店铺,进而精准地把商品和资源匹配到店。毕竟渗透率高的平台上,小店类型也更丰富。目前,新通路已经将B2B2C全链路赋能模式复制到便利店、餐饮店、烟酒店、母婴店等垂直领域,这为品牌商带来的不止是增量,更是存量上的精准分销。
此外,通过对小店的改造也会让客单价提升。接入新通路的小店,在店铺形象、陈列、选品准确性等方面都会大大改善,人和货,在更准确更美好的场景下匹配,自然会提高客单价。
在此次11.11中,京东新通路还引入了多元线上流量进行加持,如京东商城、京东便利GO、京东到家、美团等,这些流量的注入提升了小店的整体销售额,并且也让更多优质的商品通过多种便捷的方式触达消费者。战报显示,京东便利店在O2O平台累计11天店均交易额是同类型店铺的200%,京东便利GO小程序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5倍;同时,京东便利店掌柜管家POS系统累计11天销售额是去年同期的31倍,京东便利名酒荟单店单日销售额是上月同期的12倍,京东母婴生活馆单店单日销售额是上月同期的5倍。
看起来是下游数据的增长,实际上,也是下游对上游的反哺——卖货越强,供货越多。
04
新通路通过四年的全链路布局,已经成为贯通1-6线、深入三线以下市场、多场景覆盖的百万用户级B2B2C智能平台。
这个智能平台是为了帮助品牌商应对复杂的渠道结构,而这种复杂渠道的潜力,还需要时间和事件来挖掘,今年11.11能做到去年的300%,只是新通路模式成熟之后的一次小检验。
同时,这次新通路11.11的成绩,也是对下沉市场自然而然的收获,在下沉市场崛起的当口,他们的模式也刚好成熟。
文章TAG:11.11 京东 新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