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数据,在吹的最狠的那几年,成为了Facebook暗里苟且的遮羞布。
作为当今时代翘楚的巨无霸社交平台,Facebook公开的数据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弱化了隐私的存在感。Facebook对于调用权限及访问隐私数据的解释一贯以“保护用户安全”作为结语,但那真的是一种“保护”吗?
2019年3月,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发布《从注重隐私的角度看社交网络》一文,他在文中表示,未来的社交媒体“将以私密通讯和小群体聊天为中心”。这与Facebook的主营业务的方向截然不同。
与文章同时宣告的,还有扎克伯格关于Facebook未来动向的消息,其将在整合 WhatsApp, Instagram, Messenger 的数据后,为三方之间发送的消息提供端到端加密。加密的强度严密到连 Facebook 自己都无法访问,这意味着Facebook开始动用一切力量打造私密社交圈并捍卫用户的隐私。
以如此决绝的方式证明自己所言非虚,是Facebook注重品牌力的选择。在隐私风暴到来的这五年,Facebook虽然改革缓慢,但最终还是与第三方数据提供商划清界限。
“他们真的是自废武功,自剑桥数据分析事件之后,他们削弱了自己在广告个性化上的能力。”WordStream 的广告咨询专家 Allen Finn 对此评论说。
Facebook的抉择可能是一时之痛,由隐私数据带来的灰产在阳光之下暴晒后烟消云散。Fcaebook再难伸手在自己行驶的商业海洋里肆无忌惮地翻涌海浪。
但也正因如此,Facebook得以顺势进入私密社交的赛道,整合三大聊天平台后合围社交版图,断臂求生以求长远,是Facebook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企望。
商业的立场,以和为贵的中庸之道
断尾求生选择暂时蛰伏的Facebook,刚刚在隐私怪兽这张血盆大口下逃生后,还来不及喘息就遇到了第二只足以取其性命的猛兽。
这个猛兽叫作“立场”。
作为自由国度的美国,社交媒体的各种声音长期以来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向外扩大自己的分贝。基于此,Facebook对任何言论采取包容的态度好像无可厚非,但这恰恰是商业逻辑里最为吊诡的存在。平等自由的口号是一种社会共识,但并非商业的逻辑。
就算美国标榜自己是全世界最自由的国度,但仍旧有诸多禁忌的话题。自由的目的是避免被压抑的灵魂引发战争,但人种平等这种依靠战争,以血与恨为代价锻刻在社会中的共识已然无法单纯用“自由”来界定。
社会尚且如此,商业更应尽然。
作为用户遍布世界,影响力波及全球的社交平台更应懂得商业的分寸与站位的立场。仅将口号作为企业文化指导未来的做法既不够明智也不够长远。
此次广告抵制活动是由反诽谤联盟、“改变颜色”以及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等组织发起的。起初的目的是为了抗议Facebook长期以来允许种族主义、暴力和可证实的虚假内容在其平台上猖獗的做法。而这最终促成了诸多大广告商联手抵制的局面,之前被隐私困境困扰的广告主们终于迎来了报一箭之仇的机会。
文章TAG:Facebook 隐私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