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比亚迪。”

2020年11月16日晚间,滴滴在北京凤凰中心发布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后,我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感慨。

产品和模式双创新,滴滴“造车”前景几何?

早在今年年初,浸淫资(股)本(市)市(韭)场(菜)多年的一位邻居,就反复提醒我注意下比亚迪,适当的时候可以出手。

我对此微笑应对,捂紧了钱包。这些年,比亚迪“雷声大雨点小”的事情还少吗?

而且,在去年底,程维展望和比亚迪的合作时,也用了“预计明年下线”的谨慎词汇。关乎互联网新势力们造车,“即将量产”“临门一脚”“不久下线”这样的词汇我们都早已经免疫,何况“预计”。

没想到,这一切真的来了,来的比我们想象的更快,而且更好。在D1发布当晚,我第一时间坐进车内体验(备注:本人没那么难看,被师天浩拍丑了),感受到了大幅超越预期的体验。

产品和模式双创新,滴滴“造车”前景几何?

除了创新性的租用运营模式,无论是堪比奔驰E的后排乘坐空间体验,还是定制化的智能方向盘,抑或者是远程的车路协同体系,乃至贴心安全的侧滑门、专属提示灯,都让人耳目一新,感慨滴滴联手比亚迪为中国移动出行产业即将带来的诸多新可能。

在体验了滴滴D1之后,我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等媒体采访,就D1的运营模式和产品特征以及其他热议话题,谈了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今天分享出来部分内容。

造车只是表象 核心还是优化出行服务

有很多朋友问我,怎么看待滴滴造车?滴滴未来会成为一家汽车制造公司,进而和大众丰田蔚来特斯拉等正面竞争吗?

我说这里的“造车”应该加上引号,滴滴虽然联合比亚迪造了车,但滴滴绝不会成为一家造车公司,更不会和各大主流汽车公司去竞争。滴滴D1的诞生,主要的目的和意义还是优化出行服务,给滴滴的出行体系一些新的活力和改变。滴滴“造车”的另外一层的目的还在于给业界一个示范,希望业界其他厂商,也造出来更多适配网约出行服务的汽车。

另外,投资界发表了一篇文章,《滴滴联合比亚迪造车D1:从一个网约车平台向汽车运营商转变》,这篇文章认为D1表面是一台新的汽车,但是背后是未来出行新的模式、新的方向。这意味着,滴滴正在从一个网约车平台向汽车运营商转变。

这种认知我认为也不对,滴滴的D1虽然已经下线,并且拥有诸多滴滴网约车特有的元素,但滴滴既不会成为一家造车企业,也不会成为一家汽车运营商。一切的动作,都只为助力更好的出行。要不要造车和要不要成为造车企业,是两个概念,做不做汽车运营商和要不要成为汽车运营商,也是两个概念,好伐?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前景  滴滴  创新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