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股价涨势在美国市场上非常抢眼,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在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微软等公司开市后集体下跌的背景下,阿里巴巴以4.%的涨幅,令众多公司艳羡不已,这种信心部分来自于新一季度财报的亮眼:财报显示,阿里巴巴2018年Q1财季营收为501.84亿元(约合74.03亿美元),同比增长56%。截至2017年6月30日,天猫实物商品的商品交易额(GMV)同比增长49%。
这是连续第五个季度,阿里的财报营收增长率超过50%。天猫的体量在2016年已经超过1.5万亿,但增长依然迅猛,可以看到阿里仍然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投资人态度鲜明:早在二季度的时候,索罗斯、David TePPer等全球极富有的对冲基金大幅度增持阿里股票,而美国投资机构Stifel将阿里预期股价调高9%至180美元。
这次阿里巴巴在股市的高增长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华尔街投资者预测到了阿里的高增长,但却忽略了真正的高增长的来源,“新”和“快”才是解释阿里高速增长的正确钥匙。
以天猫为主的“新零售战略”看上去是刚刚开始,但其实按照阿里的风格,早已谋篇布局,与此相映衬的是,阿里巴巴组建了“五新执行委员会”,而天猫是新零售主战场。随着新零售的加速落地,天猫的物流也在大提速,带动了消费升级和商业效率的大幅提升。
不提GMV之后 新零售的线下融合如何实现?
天猫业绩爆发,映射了中国电商市场的一些现状。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商市场的快速成长,离不开中国的人口红利,但宏观的经济形势下,人口红利因为城镇化进程的变化,已经快速被消耗,这是所有互联网公司不得不面临的难题。
在“消费升级”这样的潜在市场机会来临之时,为了把线上线下打通,各家电商业务为主的互联网公司都喊出了自己的概念定义。但经过实战,不同的战略获得的结果也大不相同。
京东前不久也发布了季度财报,京东强势造节,几乎在618上倾尽资源。根据媒体报道,京东在“618”的这一季度,营销成本增长了 63%,高达41 亿元。用63%的营销增幅,换来46%的业绩增长,强势造节的背后,是营销成本的增长,这说明用户没有形成在京东上自发购物的习惯。
而阿里与京东不同的是,平台更加成熟,商业体量更加巨大,以包裹数量可以略见一斑,本季度菜鸟网络这个平台,平均每天协助中国零售平台投递5500万个包裹,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4200万个。马云曾经预测预测,未来5~8年,中国物流市场每天的包裹量,会从现在的1亿快速增加到10亿,从趋势上来看,这个变化正在进行。
文章TAG:华尔街 财报 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