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本来是消费者的电商狂欢,最后如同保险产品一般需要“精算”,从产品售卖角度出发的策略,最终只会让消费者云里雾里,最后大呼“城市套路多”。
这种前提下,电商平台们纷纷标榜的个性化推荐也变了味,被购物达人反向攻破的大数据智能推荐玩法(如加入购物车但不购买,几天后就容易收到降价通知),说白了都是以卖出为目的,而不是考虑消费者个体究竟要什么。
这又给了拼多多创新的机会。
拼多多表示,其设计了一种精准补贴机制,为不同用户提供基于品类的个性化补贴定制。例如,北京持续高温,北京区域的用户就会发现风扇、驱蚊水等折扣产品被推荐;阴雨天的南方,用户可能会收到烘衣机的补贴。
拼多多称这一数据模型“能够最大程度照顾到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精准补贴”,而这种“精确制导”其实更可以看作从用户个体需求出发的案例(对应地,上文是群体需求和偏好)。
3、用“再刺激”应对消费者“价格疲劳”
年年谈“大减价”,消费者是会疲劳的。
每日经济新闻曾经采访业内人士称,消费者对电商造节已经逐渐失去兴趣,全面狂欢的购物节会越来越难。
说白了,年年重复,加上一年到头都有的各种大促销,玩得太腻的消费者对集中式的降价活动越来越不敏感。
当然,这和打折的“度”有关,拼多多粗暴的、打到真实三四折的价格等于加大了刺激的剂量,让消费者对“打折”重新提起“激情”——看惯了美女不再感冒,再来个仙女总还是要赞叹一番的。
不过,拼多多要做的可能不止于此。
在拼多多APP“百亿补贴”栏目下,有“每日专场”、“今日必买”、“精选大牌”等多个专区,其中“今日必买”每天推出3款所谓“超低价品牌标品”,在已有渠道最低价的基础上再降价200元至1000元。
这等于在说,“是不是不过瘾?没关系这还有价格更低的,每天2000至10000件,来买吧。”
甄选几个特定商品进行“再刺激”,多级降价的方式在拼多多已有低价的基础上,显得更加震撼。
做好“精确制导”就能完成电商节逆袭吗?
如同战场的胜负不只是看主武器的发挥,一系列配套也十分重要,拼多多只是做“精确制导”显然是不够的。
至少,作为电商平台的那些基础配套,要通过适当的调整来契合拼多多整出来的这一系列玩法。
1、“精确制导”还需要更好的“导弹”
导弹本身不好,再精确到了目的地威力不强,甚至成了哑弹,那精确也就失去所有意义了。
文章TAG:多多 分析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