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聚划算开场一小时,超3000万件商品成交;
京东618开场首小时相对逊色,成交商品1700万件。
从这些数据上看,原本京东主场的618,猫狗大战已经变成“猫拼狗”的三国争霸。
当然,“猫拼狗”组合登上舞台一定是被迫的,起码在京东、天猫那里是如此。
补贴力度加大、门槛降低或无门槛,这次618在拼多多搅局下,少了套路、多了真实,毕竟,价格是不骗人的,尤其是赤裸裸的价格屠杀。
拼多多的“精确制导”让电商节重新热闹?
当然,拼多多第一次玩618,如果只有降价似乎不够意思,说白了还是老玩法加大了一下力度。
对一直渴望有“更大前程”的拼多多而言,电商节恐怕也是自己作为刚来不久的“新人”历练的机会。
在粗暴补贴之外,拼多多还在电商节的模式上玩起了“精确制导”的花样——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反向定制商品,甚至是定制商品价格。
1、活动品类选择“从群众中来”而不是“发动商家”
上文谈到京东要发动合作伙伴千万人进入618战局,虽然规模大了点,但语调却是很熟悉的。
发动尽可能多的商家(不管以什么方式)是电商平台在电商节时表达自己重视、力度大的一贯做法。
网络中经常可以听到某些商家抱怨被平台强制要求参与XX活动,而京东、天猫之间的二选一也闹了很多年。
但问题在于,“商家端”这么热闹,消费者知道吗,他关心吗?
电商狂欢的目的是消费者买的开心,而不是商家参与规模的大小。
“后来者”拼多多似乎看到了机会。此次所谓10000款大面积补贴的商品,拼多多方面宣称是“甄选全国消费者欢迎的商品”而来,容纳“全网关注度最高、最受欢迎的消费品”。
显然,拼多多不再刻意提商家参与量,转而把“消费者会选择什么”而不是“商家提供什么”作为上货的标准——前者是黄峥Costco式理想的体现,后者更像“全面入侵”,有枣没枣多拿些杆子去捅。
拼多多大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涛曾表示,拼多多要“通过多种策略的组合打造‘同类商品最低价格’的稳定机制”,换言之,拼多多想让其用户一定买到最低价而不用考虑价格问题,只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和适用。
关注消费者究竟需要什么,这次618亦可看作多多“去价格化机制”的一次检验。
2、个性化推荐第一次考虑用户要的“降价”是什么
之所以电商狂欢中的“套路”很多,说到底是平台和商家们要各种计算得失,投入多少、回报多少(没有利益也要品牌营销)等,不同时期做什么、达到哪个阶段放出哪个策略……
文章TAG:多多 分析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