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市消保委2016年的行业调查显示,有一个行业仅有11%的消费者满意,同时拥有高达84.8%的消费纠纷比例,却只有21.6%的消费者“胆敢”维权。在重视服务强化消费监管的今天,到底是什么样的行业如此肆无忌惮?答案就是房产中介。
在北京,房产中介几乎成为“骗子”的代名词,整个行业信用“塌方”,这已经成为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常态,时不时也有媒体报道用户在58同城和赶集上受骗的经历。今天,于斌来带大家看下房产中介是如何坑骗用户,一年赚一套房的。
房产中介“暗坑”多,消费者烦不胜烦
上海之外,北上广深为代表的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产中介乱象大差不差。深圳市消保委的调查显示,房产中介行业普遍存在虚标房价、隐瞒房产真实信息等问题,有超过一半的房源真实信息与网上宣传完全不符。而这只是最常遇到的中介潜规则之一,房产中介“暗坑”众多,远不止于此。
2016年,上海知名房产中介企业“链家”被曝出售银行抵押房产,存在资金监管漏洞并“一房两吃、套牢上下家”,而链家存在的种种不规范行为在其他中介中也屡见不鲜,有些甚至成为了行业内的“潜规则”,以下几种常见的中介公司“陷阱”,消费者需时刻提高警惕来避免人力物力的损失。
1. 虚假“模特房”套路
不少中介公司会以58同城、赶集网等网络平台为主阵地,同时在门店内发布一些价格和位置都特别合适的房源信息,还配有详细直观的各个房间、厅室、厨卫的照片,十分‘诱人’。当你感到惊喜和他们取得联系后,他们会告诉你,这个房子已经卖了,随后向你推荐其他价格贵得多的房子。类似这样的假房源、假房价在业内通常被称为“模特房”。
2. “独家房源”扰乱市场
一套房源本已约定以450万元成交,购房者付了5万元定金。另外一家中介联系到卖方之后,暗示若与之签约独家可以卖得更高,该房东最后赔付10万元违约金后,再重新由中介挂牌,后以510万元成交。类似独家协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一旦产生纠纷,中介往往会利用优势地位,恶意锁定委托房源。
3. 80%中介缺乏相关资质证件
部分小型中介公司工作人员往往只向客户提供一张印有联系方式的名片,不能提供相关执业证号。消费者实际买房或卖房的时候,穿针引线的是一个人,而到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正式手续的往往是另一个人。所以买卖房屋的双方人士在与中介开展合作之前,首先必须核实经纪人和中介机构的合法性。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