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否存在结构化的数据,或者数据结构化成本是否很高?

区块链本身还是一个互联网协议,所以它存在的基础就是数据。如果一个场景中不存在结构化的数据,或者数据结构化的成本高昂,那就要考虑是否适合区块链项目。现在好几个所谓的精准扶贫区块链项目,里面的内容包括从种子到餐桌的供应链追溯,化肥检测等。你怎么来做数据输入?靠人去一个一个检测后录入么?给土地里埋检测仪追踪化肥用量么?

2. 现有场景中确认信息真实性的需求是否很强,是否成本很高?

区块链本质上是价值网络也就是数据确权,或者是确认真实性。那么,准备应用的场景中是否存在很强的真实性确认需求就成为必要因素。比如某个学习链项目,通过区块链追溯学生评价,上课情况。这种数据的真实性针对有必要用区块链解决么?教育市场的口碑传播用区块链解决效率更高还是微信打卡更方便么?你需要让别人知道我对老师的评价真实性么?

3. 现有场景中是否存在强烈的共识需求,并通过分布式节点进行记录?

区块链是通过分布式账本记录信息并全网广播,在保证数据统一性的情况下实现大规模全网共识。那么,很多项目到底有没有必要采取大规模共识?没有必要的全网共识到底是炒作还是圈钱?这就见仁见智了。

某个号称全日本团队但是只有中文版白皮书的项目,号称通过区块链在日本的房屋租赁购买,按份额进行,参考ABS模式。号称通过TOKEN实现房屋销售和租金共享,TOKEN数量确定但是未来房子越来越多,租金越来越高所以越来越值钱。说白了就是个股权众筹项目,这种项目有必要通过大范围共识机制解决么?在共识节点记录你的份额,还有租金收入?那这样的话,还不如找个律师直接去日本签合同来的靠谱,别忘了现在区块链技术根本映射不了现实资产,你的权益怎么可能有保障?

4. 应用场景中是否存在网络效应?是否符合双边市场模型?

网络效应或者双边市场模型理论就是在一个项目中是否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可以对整体项目起到正面提升作用,其项目的核心价值就是用户本身的网络连接。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协议,没有网络效应当然是就是扯的。现实的例子就是电商平台,平台中消费者越多,商家就会越多。模型中的双方不断促进,推动电商平台的正向发展,而电商则通过支付手段(例如支付宝)来对平台双方进行管理,维护网络的正常运作。

套用到区块链项目,共识协议就是支付宝,每个参与者都按照协议参与活动,并得到收益。那么一个项目是否符合这个要素,就可以判断是不是靠谱。举例就是现在比较火热的DD币,你买这个有任何网络效应么,能促进任何参与方么?除了投机效应、传销效应,还有啥?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区块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