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开放平台是平台型电商下一轮角力的重点之一。
天猫、亚马逊中国、京东商城等均通过彰显自己平台的特点与优势招徕商家。但是,商家们在这些平台上的真实生存状况如何?同一家商家、同样的产品,在哪个平台上最赚钱?这既关系商家利益,也是平台发展的长远利益。
这是平台型电商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但是,若不不亲身把这几家平台经历一遍, 很难给出明确答案。
最近,一家要求匿名的3C产品卖家,发来一份它内部针对几大平台做的分析报告,报告以京东、亚马逊中国和天猫的三个平台为样本,从财务角度模拟计算某3C数码产品在三个平台开店运营未来三年的预估损益。
结论是什么呢?
报告原文:
根据数据综合分析,数码产品以及利润低(10%以下)的产品,在天猫商城或是亚马逊中国平台均不能养活一个运营团队,仅作为品牌宣传窗口使用。亚马逊亏在没人气、流量低,天猫有流量,但费用高昂。
该卖家解释说,这结论里没有提到京东,主要是因为京东以前主要是搞经销的,代销才刚刚起步。
残酷
如果说低利润的3C在这些平台上活得艰难是在所难免,那么奢侈品品牌呢?似也不是那么顺畅。去年年底高调入驻天猫商城的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 品牌贝玲妃(Benefit),半年试营业之后已撤出天猫。(官方说法是本来也只是想试水了解下电商情况、搜集用户数据),美国新锐奢侈品品牌 COACH,也以同样的理由在天猫上浅尝辄止,一个月合约期满即撤出。
这暴露出传统商家与开放平台对接之困:靠品牌与传统渠道驱动的产品,网上与线下左右互搏;而靠走量赚钱的产品,在平台高昂各项费用之下,利润被削到没有。
对大量商家来说,电子商务、平台,并非美好,而是残酷。
报告
抛开传统品牌转型线上的自身局限不谈,从上述3C卖家提供的报告中,摘出三大平台相关比较数据
一、流量趋势分析
点评:阿里系无疑是流量的“控制者”。
报告提供人评价称,“这也正是天猫与其它平台最大的不同——哪怕商铺里没有人赚钱,也要去那摆个摊,展示与广告效果所达到的品牌效应是关键之需”。
二、竞争环境分析
文章TAG:卖家 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