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项目是LinkExchange。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网站的推广是一个问题,当然大网站有足够的广告预算,谢家华要做的则是“为沉默者发声”的生意,这就是一度流行的广告交换,中小网站在自己的站点刊登别人的广告,同时自己的广告也在其他网站获得显示。这项业务正逢其时,八个月后他们搬迁到旧金山市中心附近媒体区的一栋老式大楼,此后一直在那。

1997年5月,之前在雅虎中获益丰厚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意识到其中存在的潜在机会,给这个项目注入了300万美元。此后LinkExchange拥有的会员网站超过了80万家,同时也有了100名员工。

1998年11月微软宣布以价值2.6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LinkExchange,微软表示,这可以使Msn.com打入成长中的小型商务广告市场,微软可以在数十万个站点上推广他们的产品,并用技术把这些网站联合起来。收购后,微软将其更名为MSNB Central。当然,分析家会将其同之前微软以4亿美元收购的Hotmail相提并论。

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谢家华表示“很兴奋”,不过当人们将他誉为“杨致远第二”的时候,他则没有太多评论。

Zappos

在同微软的交易中获得丰厚收益之后,接下来,24岁的谢家华成为了一名天使投资者。

他和哈佛另一位同窗创办了风险投资公司Venture Frogs创业青蛙,“要成为一家成功的创投公司,就要像青蛙一样有活力!”除去2700万美元的投资基金之外,还提供“孵化器”帮助,谢家华谈了心得,“创业的第一年,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也犯了许多错误”。

在1999年的时候,他认识了比自己更年轻的创业者尼克-斯威姆(Nick Swinmurn),斯威姆提出了一个网上卖鞋的思路。最初的时候,谢家华并不以为然,谁会在网上购买这种具有显著店铺销售特征的商品呢?

这也是其他人的认识,斯威姆一共只筹集到15万美元,当然,商业模式之外,经验也是人们持有保留态度的另一个理由,事后斯威姆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回顾,“我没有经营商店的经验,事实上我没有任何商业经验。”

有时候就是这样,再努力一下,原本不成的事情就有了转机,斯威姆给谢家华发了一个语音邮件,再一次阐述了自己的思路:整个美国鞋类零售业的市场规模高达400亿美元,其中有5%是通过邮购目录的形式实现的,这就相当于20亿美元。言下之意,至少网络销售可以获得部分目录销售的份额。

谢家华被打动,于是向斯威姆的网店ShoeSite注入了50万美元,不过“ShoeSite”太过直白,于是更名为Zappos,这根据西班牙语“鞋子”一词Zapatos演绎而来。六个月之后,谢家华开始同斯威姆一同经营这家公司。

不久之后,谢家华进一步向Zappos追加投资1000万美元。他对于这家网站的兴趣迅速升温,2000年,谢家华成为Zappos的首席执行官。

此时,网上卖鞋已经成为红海,Shoes.com同样于1999年成立,网上零售业巨头亚马逊也开始涉足,成立了Endless,传统百货公司Nordstrom也与Benchmark Capital试水这一领域。Zappos并没有多少前瞻性,它只是热潮的参与者之一。

此后,网络股泡沫迅速破灭,B2C业务一夜之间让投资者避之不及。

比资本市场更冷的是商业模型的实践。斯威姆最初的设想是,一家类似eBay模式的网上商店,获得订单之后,将订单转交鞋类生产商。不涉及库存,轻松获得丰厚利润。

来自Nordstrom公司负责鞋类采购的经理人佛瑞德-莫斯勒事后回忆:人们不愿意将品牌交由一家初创网站打理,在他最初接触的100家企业中,似乎只有3家表示感兴趣。在努力之后,这一数字有所上升,但是距离符合互联网特征的多样化选择距离甚远。

一开始几乎卖不出什么东西,比卖不出货更糟的是,每10份订单中就有一份不能履行,主要是商品脱销。而在脱销的背后则是,供应商只是通过网站销售一些季末的尾货,顾客并非面对充分的选择。

对应于1999年的没卖出多少鞋,2000年也只卖出了160万美元。“那时我们每天都想着可能破产。”这个时候,谢家华展现出了他的企业家精神,虽然此前他一直在顺境中,但是现在他要体验逆境,随后他从富国银行获得了600万美元的最高借贷额。

为了扩大商品种类,Zappos开始有了自己的库存。然而意外之处是,库存使顾客的订单获得及时的响应,顾客积极的反馈启迪了两位创业者的认识,“顾客在告诉我们应如何建立业务。”

谢家华意识到需要更深入参与到产业链,承担更多增值义务。当时四分之三的订单通过公司内部履行,Zappos最终放弃了销售另外四分之一。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