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目前据有关专家估计,这套预测算法的准确性不会超过40%。行业内对于算法预测的规则现在知道的也还不够多,而且鉴于机器学习的“黑匣子”问题,没人有资格保证最后研发出来的预测算法能放诸四海而皆准。
2、生产设计的癌症疫苗难以轻易落地
首先,按照德勤的数据,2017年成功上市一个新药的成本已经增加到20亿美元。但通常留给药企的盈利期只有6-10年,在盈利期当中,药企必须赚够足够的利润,否则后续的研发就会难以为继。所以很自然,当个体化癌症疫苗成为现实,大众必然要为它高昂的价格买单。2008年,惠氏公司的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在中国上市,四针全部接种完毕需要3400元,价格在当时来说很贵,但为了小孩的健康,许多家长仍然愿意为其买单。而批量生产和定制生产其中的区别我想大家也都明白。过去我们所使用的疫苗都属于批量生产,每个人拿到的疫苗都一模一样。但若今后个体化癌症疫苗到来,每一个人所享受的便是定制化的疫苗服务,每一支疫苗都各不相同,而这导致的价格上的差别可想而知。
另外,则是制造周期的问题。医疗机构要实现个体化癌症疫苗服务就必须要针对接种者逐个进行精准的疫苗生产。所以,患者从发现细胞突变到使用上疫苗必然要经历一段漫长的等待时间。从目前临床试验所获得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哪种疫苗类型(包括多肽、RNA、DNA质粒等等),从发现突变到疫苗开发再到疫苗临床施用,这一过程需要34个月的时间。研究人员称期望将来把这一时间缩短为1个月。但是与来到医院挂上号就能立马打疫苗相比这一时间还是有点颇为漫长了。
3、个体化癌症疫苗纳入医保短期没可能
医保的全称叫做基本医疗保险,但大家往往只注意“医保”二字,却忘了“基本”在前。因此,这意味着高端医疗相关费用国家原则上是不给报销的。那么回到癌症疫苗,个体化的癌症疫苗究竟算不算高端医疗呢?智能相对论(aixdlun)的分析师杨苏颖认为“算”。至少在短期内算。第一,个体化癌症疫苗使用的是AI技术、尖端生物技术等高端技术;第二,精准化的疫苗生产属于高端服务。
另外,尽管在我国许多抗癌药已经进入医保范围,但是目前抗癌新药研发速度快,新药上市很多,排队等着进医保的药还有一大堆,所以就算个体化疫苗研发出来,医保的跟进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高端药物进医保为何如此艰难?其根本还是缘于我国在高端药物这方面仍然没有足够的控价能力。只有那些自身拥有高端药品研发水平的国家才有能力让国家的抗癌药品进入医保,比如美国、瑞士、日本等。而反观国内,目前我国只有一家制药公司进入500强,而且主要仍是制造低端药品。所以,这也就造就了一个很现实的局面,当国内没有同类型的高端药品可以对垒时,自然也就失去了扼价的资本。如果非要强行将一种新的高端药品,比如未来可能出现个体化癌症疫苗列入医保,那么居民一个月的工资可能都负担不起缴纳医保所需的费用。
疫苗接种Saas平台:不要下一个三聚氰胺
技术层面的问题很单纯,但除开技术以外的问题很复杂。疫苗流通和接种安全一直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特别是人为管理因素导致的疫苗安全事件频发,直接使公众对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产生质疑。尤其是对大众信任的消耗过度,最终很容易导致企业陷入“塔西陀陷阱”。那么,以后就算是企业诚心诚意拿出真材实料,也会如同多年前的三鹿所给大众造成的阴影一样,彼时的大众不会再选择相信了。
大众对疫苗事件本就尤为敏感,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掀起一场问责的浪潮,更何况是批次造假这样的大事。如何目前化解民众和公共卫生行业之间的信任危机?或许未来我们不妨尝试建立一个疫苗接种Saas平台,规划疫苗接种系统,打通B端和C端之间的沟通壁垒。这样的Saas平台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样本、全数据自动智能监控核查,打破以往抽样审查的弊端。另外,将一系列数据接入移动端,实现疫苗按批次号从疫苗生产企业、预防接种门诊、到具体接种到哪个人的整个流程可追溯,也可以从根本上降低造假的可行性,同时消除大众的心中疑虑。
谁都不想这次的疫苗事件发展成下一次三聚氰胺,疫苗罗生门后,唯愿疫苗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坏。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文章TAG: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