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光明、新希望缠斗,低温奶努力突围“包邮区”

蒙牛、光明、新希望缠斗,低温奶努力突围“包邮区”

蒙牛、光明、新希望缠斗,低温奶努力突围“包邮区”

蒙牛、光明、新希望缠斗,低温奶努力突围“包邮区”

蒙牛、光明、新希望缠斗,低温奶努力突围“包邮区”

相比之下,国内在冷链、交通不断升级的前提下,虽无法超越常温奶份额,但低温巴氏奶的消费占比持续提高值得期待。

这样的信号传递到企业,意味着,乳品消费结构转变背后是行业的结构性机会。

目前国内低温产品品类较为单一,对比成熟市场,低温产品矩阵还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未来,随着品类的进一步扩充,将为低温奶市场扩充消费群体,最后市场规模随之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还有一个关键词没有展开探讨,正是“满足消费频次”。低温奶产品本身特征决定其和常温奶有着较大区别,反映在消费者需求上为“量少高频”。

这从低温巴氏奶渠道情况可窥一二。数据显示,便利店和中小超市占比达到31%,送奶入户占27%,大型KA占20%,电商占16%。

便利店和中小超市离消费者更近,是符合消费者频繁消费的场景。而且,它们拥有充足的低温冷链设备,也能帮助更好实现“满足消费频次”。

过去消费者需要频繁去大超市“囤货”,或者在线下奶站“一订半年”。而现在,消费地和家庭的距离拉近,乳企也将实现进一步“拉长半径”。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生鲜电商快速发展,生鲜渠道成为乳企可借助的“东风”。其为低温巴氏奶提供了销售平台,消费者可以像点外卖一样买鲜奶,享受即买即配的服务。

低温巴氏奶和生鲜的客户群体基本契合,生鲜电商平台充当“终端网点+送奶工”角色,直接连接厂商和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相当于减少损耗提升流转效率。

蒙牛已“上车”新零售,是和阿里建立技术合作,搭建“天鲜配”,提供周期配送业务;光明则与天猫周期购达成合作,在旗舰店下单后,可按预定周期配送到户。

当低温巴氏奶配送和购买变得高效便捷,乳企自然可将业务触角伸至更远的市场,仍会带来“拉长半径”的效果。

总的来看,“主力”渠道能够助力行业告别低消费频率、高损耗、用户不精准等问题。未来,如何更好占领“主力”渠道,成为乳企需要学习的新课题。打牢这个基础,低温奶可能才有起量的条件。

作为触及消费者的“最后一步”,乳企都已意识到它的重要性。高效新零售成了乳企“新宠”,未来笼罩这一块的“火药味”也将更为浓厚。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文章TAG:牛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