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入股芯原微电子并非为了复活澎湃芯片,是为IOT

雷军入股芯原微电子并非为了复活澎湃芯片,是为IOT

雷军入股芯原微电子并非为了复活澎湃芯片,是为IOT

反观华为,情况就完全不一样。华为很早就开始布局自主芯片研发,虽然第一代芯片K3在性能上与澎湃S1一样不如人意,但华为始终没有放弃,在几经改良和迭代后,终于推出了大获成功的麒麟系列SoC芯片。在自主芯片的支撑下,华为/荣耀手机不但与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而且在定价上也有了充分底气,开始向高端市场进军。如今,原本主打性价比的荣耀品牌,已经敢于将价格定在3000元档位;而主打高性能的华为品牌,更是将价格稳定在了4000至5000元以上的段位,甚至开始借助折叠屏+5G自主研发技术,向万元档位发起冲击。

这样的对比,让雷军即便遇到困难,也不愿意放弃芯片研发之路。痛定思痛的小米,一方面通过重组团队延续在芯片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吸取了澎湃系列失败的教训。回头来看,澎湃系列之所以半途而废,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小米在资源、技术实力上均存在不足的情况下,过于大包大揽,试图靠自身完成所的相关研发和设计。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所有的风险也都只能有小米独力承担。

如今入股芯原微电子,将为小米旗下的大鱼半导体,赢得一个能够分担技术风险、投资风险的同盟军。今后小米在芯片研发上的重大战略性项目,极有可能会与芯原微电子共同进行。这样,小米方面既能减轻资金负担,又能在技术上得到芯原这个战略伙伴的强力支撑,走得更稳健。不至于像当年研发澎湃系列时那样,一个项目失利,令整个芯片方向陷入困境。

事实上,芯原微电子之外,小米还投资了恒玄科技,这是一家系统级芯片(SoC)研发商,主要产品为具备WIFI/BT无线连接的音频系统级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移动手持、智能硬件、消费电子等领域。

多方押注,重点培养,分散风险已成为小米当前的“造芯”策略。


文章TAG:芯片  电子  入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