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随着摩拜、滴滴持续布局海外市场,中兴通讯遭美国制裁,阿里巴巴投资的Prenetics收购英国基因检测公司等等新闻的报道,中国企业参会海外化竞争的相关话题,又一次被业界广泛热议。

短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比拼的到底是什么?

4月19日下午我和《中国经营报》的五月同学谈到中国企业海外化的竞争力时,提到我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在我看来,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海外化),参与到全球范围的竞争中来,首先比拼的其实不是企业自身的能力,而是国家的综合实力之间的比拼。

美国的苹果、谷歌、微软、Facebook等公司能够很早的时候就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本质上依赖的是美国全球化的能力,利用美国国家的优势教育、科研、创投、渠道能力,迅速的成为全球化的公司。

同样就像在我们中国创业,来自辽宁铁岭的创业者,如果创业地点在北京,那么它一开始面对的就是全国市场,如果创业起点在铁岭,那么需要经历铁岭---辽宁---东北---全国的步骤,二者哪个成功率高不言而喻。

这两年中国最火的两家创业公司是摩拜和ofo,短短一两年时间内铺设了几千万台自行车,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的城市。相比之下,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乃至日韩,都没有类似的企业能够在短期内做到如此规模,甚至其他国家的共享单车类创业项目,规模上连摩拜和ofo的零头都没有。

这能说明胡玮炜和戴威很强吗?不能!这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中国互联网应用发达到了一定地步,一些领域甩开欧美一条街。共享单车的发展,离不开几个要素:共享经济的理念、政策支持、制造业、扫码、移动支付、4G、移动终端等等。今天的美国、欧洲大型商场我们还是看到有人刷信用卡、用现金支付,而中国的煎饼果子摊位几乎普及了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支付。

同时,中国拥有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上网终端(手机)和相对低廉快速的通讯资费(乡村都已经通4G了)、拥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制造能力(造智能自行车小儿科),所以这些加起来成为了摩拜等企业爆发的基础条件。

同样阿里、京东、苏宁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物流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些离不开中国路、中国桥、中国车、中国港的建设。

一句话,只有国家强盛了,才会出现一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否则都是空谈。

这几年中国包括BAT、联想、华为等在内的科技巨头,纷纷把国际化放到了战略高度,但目前来看中国科技企业海外化的进程整体难言及格,中兴虽然成为美国排名第四的手机企业,但主打的还是中低端市场,高端被苹果、三星等把持;微信虽然10亿用户中有1亿是海外用户,但这1亿用户中华人占比非常大,非华人用户最多几千万,与20亿的Facebook相比在用户结构上存在差距;阿里和京东虽然已经进入多个主流国家,但发布的各类数据也显示绝大部分的营收和订单依然来自于国内。相比之下,主流中国科技企业中,只有华为一家的海外化成绩让人振奋。

这些企业放眼全球都是极为优秀的企业,但为什么海外化战略启动多年,主要的收入或者市场还是来自中国呢?这其实就是我们一开始说的铁岭的那个比喻,这些非常优秀的企业在“铁岭”创业,纵有再大能力,也将受限于国家在高精端领域的实力不足所限。

那之于科技互联网,哪个领域是最核心的呢?我认为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操作系统,一个是CPU。这是两个最大的壁垒,目前都被美国掌握,操作系统方面谷歌、苹果、微软主导,CPU方面被英特尔、高通等把持。中国所有的科技企业,无论发展何种业务,都离不开这两项基础。

当前中国科技互联网在应用层面已经发展足够好,最缺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和CPU,如果这两项能搞定,中国有望塑造自己全新的并且可以闭环的规则,再加上中国一带一路等政策利好,中国企业创立之初可能就是立足国际的全球化企业,而已经不再需要刻意的开展全球化步伐。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文章TAG:竞争  国际化  企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