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监管年的深度思考

u=865305266,3950387792&fm=21&gp=0

今年多个部委联合进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名副其实是“监管年”。我一直认为,监管和整治是必须的,现在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龙蛇混杂泥沙俱下,的确有骗子,为数还不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骗子,最近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说了一句公道话,要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也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习大大也说,e租宝和中晋系,是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实质干的是非法集资的勾当。

感到郁闷的是,整个社会正在将互联网金融“污名化”。很多人可能忘记了,如果没有互联网金融没有P2P,普通老百姓是根本没有资格进入较高利息的理财市场。以前银行发理财产品,利率在8%以上都要求50万的门槛,理财过去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但现在,普通老百姓可以拿出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去理财,去获得一个较高的利息。一切都是因为互联网让金融变得更平等,体验更好。互联网金融逼迫银行代表的垄断金融进行改革。

媒体根本就没有告诉人们怎么才能分辨骗子?只是强调P2P就是骗子,利息高一点就是骗子,民间金融大多都是骗子。这是不对的。以一个从业者的视角来做一些阐述,来讲讲互联网金融领域到底发生了什么?怎样识别骗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模式?哪一种模式相对来说骗子不愿意参与的?怎样监管是比较妥当的?为什么有一些监管意见是纸上谈兵很难接地气?为什么过度监管有可能不是防止金融风险,而是扩大金融风险。过度监管不是排雷,而是引爆,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尽管我是以一个从业者的角度,但尽量以客观的心态来描述我的思考,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什么?

事先声明,我不讨论像阿里巴巴系的蚂蚁金服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它是一个范本,也是一个异数。它有流量,有消费场景,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和消费行为刻画,它现在估值600亿美金。它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它是一个移动支付、金融数据加Fintech的公司。它太唯一,没有足够的普遍性、代表性。

我觉得,把握互联网金融最核心的本质要素是什么?有人说,是交易的线上化,必须要有上网,因为这更节省交易成本,也更容易导入数据。陆金所就把自己称之为“网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我不同意,我认为,互联网金融肯定会有网,网上交易是必备的,不是本质要素。最核心的要素是,你的资金端怎么来?你的资产端怎么来?

所谓资金端,就是你怎么把钱弄过来的!所谓资产端,就是你怎么将钱投出去!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监管  金融  互联网金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