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这是我们修来的福报。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
关于996的讨论终于在马老师表达这一观点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罕见的出现了众多反驳马老师的声音。即使马老师再次声明不支持996也无法消弭。
多年以来,马老师的言论一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但这次的失灵,足以说明大众对996的痛恨之深。
事实上,996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骂上热搜。
2016年9月初,58集团被曝出将全员实行“996工作制”,随后姚劲波的微博评论,被数千条来自疑似58员工的质问和指责占领。晚间,他在花椒的直播中又被同样的质问刷屏,以致禁言了大量网友。被轰炸整整两天后,58集团回应不会强制要求全员996。
这场喧嚣看似以员工的反抗换回了劳动者正义的胜利,不过,当时没被牵扯的互联网公司,却终究还是在GitHub的“996公司名单”中浮出水面。
3月27日,一个名为996.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发起人呼吁程序员们进行揭露,将超长工作制度的公司写在“996公司名单”中,过去一周内,华为、阿里、蚂蚁金服、京东、大疆、字节跳动……一个个互联网头部公司先后上榜,58同城也赫然在列。
以前,姚劲波推行2万多员工的996工作制,据员工爆料,“公司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变相裁员,逼员工辞职”。巧的是,996.ICU的爆发,背后是整个互联网的裁员潮。裁员潮如一面“照妖镜”,正在让繁荣泡沫掩盖下的真相“现形”,而996可能只是开始。
996工作制的“形象”变迁
2014年左右,996工作制以及相关讨论流行开来,很长一段时间,舆论对此的评价都偏向正面,就连996的工作者们也大多热情洋溢、主动拥抱,并将此推崇为新时代的互联网精神。
当时虎嗅上有一篇文章,将996的互联网行业与“965”的传统IT行业对比,鼓励传统IT人抛弃旧有观点,拥抱互联网。
那段时间也是互联网崇拜和引入硅谷文化的一个高潮,硅谷的创业者们用近乎于病态的工作热情造就了硅谷的商业奇迹,他们的创业精神和理念便成了我们学习的对象。不过伴随着创业公司进入稳定期,当疯狂式加班被硅谷抛之脑后,可叹的是,开放式办公以及扁平化管理的经验学得有名无实,唯有这加班文化在国内互联网公司生根发芽,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其实加班本是劳动、无关文化,但996却作为一种企业文化融入互联网创业,被一些创业者当做自鸣得意的标签,甚至是管理者“道德绑架”的理由。
文章TAG:行业 加班 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