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他们汇总从两方得到的信息,便将网上所有售卖羊绒衫较为可疑或被投诉的店铺送到另一个团队“研判组”那里。
研判组挨家挨户甄别疑似造假店铺
相较于有了云搜索平台做帮手的数据收集组,研判组的工作更需要人工参与。
蒙古族小伙子乌禾力就是研判组中的一员,“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将数据组收集到的卖羊绒衫的店铺挨家挨户甄别,找到其中疑似假冒的产品,再采样购买。”
为了让甄别标准更加统一化,他们确立了五点依据判别疑似假冒产品,分别是,成品价格低于原材料价格、产品细节表述模糊不清、产品质量投诉、疑似刷单、正品与假冒产品对比等。
乌禾力介绍到,比如,去年8月,羊绒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基本是500元/公斤左右,有的商家的成品羊绒衫只卖158元,还不够羊绒的成本价,这种商品基本上就能够判定其为假货。还有,检验标准中规定羊绒类产品含量标注只能为羊绒,不能表述为其他羊绒或羊羔绒,这样的也都被归在疑似商铺里了。
“判别工作虽然繁琐但很有趣,制假售假者变化多端,给我们的甄别判断也带来了不少难度”。在他的回忆中,判定假冒店铺时,最好玩的便是有一家网店把名字起成“鄂尔多斯旗靓店”,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是“鄂尔多斯旗舰店”,“‘靓’字和‘舰’字长得这么像,这不就是故意混淆消费者么,亏他们能想出来!”
研判组在甄别锁定疑似造假店铺后,下一步进行的就是采样工作,“一般我们每次都会购买两件样品,一件检验,另一件留存”,乌禾力说。
采样之后他们把样本交给内蒙古纤维检验局,由纤维检验局负责检查羊绒制品的品质和羊绒含量等内容,最终形成检验报告。
在羊绒制品网络打假行动中,检验院分别于2015年8月、11月和2016年3月进行了三次采样,名单都是按比例从疑似假冒名单中抽取的,共有130批次的样品,这些样品均标称注册地为内蒙古。
“只有羊绒含量达到30%以上才能称得上‘羊绒针织品’”。内蒙古纤维检验局局长王莉介绍道,“这三次采样的130批次样品中,有46%的样品纤维含量与标注明示的纤维含量不符。有的样品羊绒含量标注是100%,检验时发现只有百分之二到三,是彻彻底底的假货。”
除了羊绒含量不足的问题之外,产地造假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三次采样中,很多标称是‘鄂尔多斯’或者‘鹿王’等知名品牌的羊绒衫,标注的发货地是内蒙古,但实际发货地却是河北、湖南等地,基本上这些样品在检验中全部不合格。”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副院长王永翱介绍说。
打假不能像打地鼠,避免售假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网上的假货找出来了,那么如何处理呢?
“目前对于网络假货实行的还是属地查处,我们会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同时通知属地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查处。”内蒙古质监局执法督察局副局长高云峰告诉记者。
“不过现在我们面临最大的困难也是在查处方面,一些电商对于网店的门槛设置非常低,很多店家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为了赚取利益,这些人把全国范围内的假货收集过来在网上卖,很难确定这个产品到底是哪里生产的,另外,即使确定了是哪里生产、哪个企业生产的,但是出于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等综合因素,我们在查处假货方面也遭遇到了许多阻力。”高云峰说。
除了对羊绒制品进行了网络打假专项行动,内蒙古质监局还运用大数据搜索云服务平台对内蒙古手工艺品、儿童纸尿裤等产品进行了网络打假专项行动。3、4月春耕时节来临,国家质检总局又给他们下发了一个调查网售春耕农具、农药化肥的任务,这不,他们又忙活了起来。
谈起未来的规划,高云峰展望道:“我们的打假中心只是帮助全社会和消费者辨别网络假货的一个手段,真正有效遏制杜绝网络假货的还是‘信用管理’‘法制管理’。若能做到‘一次售假、终生禁入’,产品的质量才会真正提高。”
文章TAG:打假 大数据 团伙 售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