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外国名牌”,其实都是中国的

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外国名牌”,其实都是中国的

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外国名牌”,其实都是中国的

唯一的问题则在于中企和外企的文化交流及内部利益分配之上。那时候国内“以小吃大”的并购案例并不多,联想是没有很多类似的经验可供借鉴的。因此,并购之后确实一度出现过问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加之联想的全球重组计划耗资严重,联想出现了亏损。虽然IBM PC部这块硬骨头,能提升联想的整体技术实力,快速开启全球渠道布局。此时,最需要的恰是一个技艺超群的“烹饪师”对其改良。柳传志2009年再度复出,力挽狂澜,进行中外文化整合,遂将联想拉回正轨。

这一回并购的反噬力量是中外文化的磨合。IBM PC部与联想协同效应显现后,终于摘得联想全球PC之王的桂冠。

接下来便回到了市场占有路径之上,是先技术后贸易还是先贸易后技术?中国经历缺芯之痛后,舆论也开始反思这个问题。

放在20年前的市场条件下,柳传志为了企业能更好地活下去,更好地发展,选择了优先发展贸易,让中国产品走出去,将外国技术引进来。中国企业掌握技术之后能够发展更快,没必要任何环节都从头开始、闭门造车。而历史也证明,这是一条更有效的企业发展路径。

与柳传志有着相似企业发展逻辑的还有吉利的创始人李书福。以小买大,收购瑞典沃尔沃。这一举措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吉利随后便成为世界500强中唯一的中国汽车制造民营企业,挤进了全球知名企业的阵营中。

并购不仅带来了技术,还带来了更大的贸易市场。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据技术制高点,吉利完成在上海、瑞典、西班牙、美国架构布局。而企业发展的更好,又具备更大的实力再次并购。李书福又先后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控股、英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集团、美国开发飞行汽车的初创公司Terrafugia的全部业务及资产、戴姆勒股份公司等,加速在全球汽车领域资源的整合。

不论是走什么样的道路发展,显然,在高级别的竞争中,拓展全球市场中还是要依靠品牌,借由品牌带来良性的盈利循环。而盈利仍然是要通过市场占有率来完成。比如,GE出售时,有不少的企业来争夺,张瑞敏拿下GE家电,瞄准点可不单只是GE的技术。事实上,这次并购是张瑞敏领导下的海尔民族品牌给了GE家电更大的全球发展平台,即将传统的家电领先品牌转向网器社群平台。

也就是说,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贸易,市场才是王道。

中国的民族企业家已经有能力,将遥控器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嗨,IBM、沃尔沃、夏普、GE……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完]

螳螂财经(微信ID:XiaoxiangFin):原潇湘财经,泛财经新媒体,重点关注上市公司、Fintech、区块链等财经金融领域。 《财富生活》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


文章TAG:中国  贸易  中国企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