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目前看来,媒体最关注的依然是滴滴盈利以及估值相关联的话题维度,我就简单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拥有随时盈利能力但不必现在盈利
滴滴如果想要盈利,随时都可以,但对于现在的滴滴,盈利远远不是首选项。
安全合规体系完善、新业务新赛道发展、践行社会责任、伙伴共赢等等,这些都比盈利更重要。
当然,滴滴这一次IPO,一定要让投资人看到它有盈利的能力。因为有能力不去盈利和没有能力不去盈利,这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滴滴一定要对资本市场把这个逻辑说清楚。
好比核武器这种大杀器,虽然不使用,但他人知道你有随时使用的能力,就会高看你一眼。
2、短期内市值或达到千亿美元以上
在很多媒体和投资人眼里,滴滴的主要对标物是Uber(实际上滴滴和Uber是不同类型的产物,之前我们已经提过,感兴趣的朋友在我公众号搜索“滴滴”关键词),目前Uber的市值约为900亿美元。
目前,滴滴的月活跃用户数、订单数均超过Uber,收入规模也比Uber多一倍。这一点是滴滴的加分项。
滴滴的股东阵营星光璀璨,有多家央企和国企,相比Uber也更为强大,这也是滴滴的加分项。
不过,滴滴的营收主要来自中国市场,而Uber的营收更分散一些,更符合“国际化企业”的定位。这一点,是滴滴的减分项。
当然,滴滴相比Uber,真正的加分项是滴滴对新业务的投入,包括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城市货运、社区团购等等。
就我的预测来看,综合各类利好和利空要素,以及与Uber的对标,滴滴上市后短期内市值会突破1000亿美元以上。长远如果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等新业务如果有所突破,皆可再造一个滴滴。
3、股价不会出现短期大幅波动
几年前,滴滴发展坐上火箭,眼看就要跻身一线互联网阵营,却不想接连发生两起恶性事件,致使滴滴运营受到大幅影响,估值大跌,有人甚至以为滴滴“不行了”。
然而恶性事件反而倒逼了滴滴的安全合规体系构建,又两年后滴滴赢得了更多用户认可,不但没有就此衰亡,反而订单再创新高,并且孵化出一批新业务。
问题的提前暴露是好事。如果滴滴很早就带着问题上市,上市后很容易出事,一出事就有可能被集体诉讼,被浑水等做空。
现在滴滴安全体系构建初步完善,业务体系也已经多元发展井井有条,业务基本面足够扎实,所以上市之后市值会更稳定,不会出现短期大幅度波动。想要短期内买入、卖出滴滴获利的散户投资人,要醒醒。
4、花小猪、社区团购等创业业务进可攻退可守
滴滴亏损的一大原因是创新业务的投入,就我在下沉市场的走访来看,橙心优选的投入应该是造成滴滴亏损的大头原因。
花小猪和橙心优选等业务,在去年以来就被很多人看作是为IPO造势的项目。当时我分析称,滴滴推出花小猪、橙心优选等,目的不是某些人认为的“为IPO造势”,而是借助这些新服务,接触到更多的低线区域群体和年轻用户群体。
现在看来,不管滴滴自身出发点如何,很多投资人尤其是散户投资人认为滴滴的创新业务就是为了IPO造势。
事实上,这种创新业务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业务。“进”的一方面在于,如果能够做成,将会打造出来一个和能和滴滴协同的平台;“退”的一方面在于,如果没有做成,也会吸引到海量的低线和年轻用户群体,然后把这些群体中的一部分用户,转化为滴滴主站的用户。滴滴这两年用户体量依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主要靠的就是这种创新业务带来的新增用户。
未来,花小猪、社区团购以及其他创新业务,根据需求可拆分、入表、出表,灵活应用。
5、滴滴的亏损是“伪亏损”
这一点我之前反复说明,今天再聊聊。
一般来说,我们判断企业亏损,主要看各种报表数据,一目了然,似乎没有可探讨的余地(当然,因为会计准则的标准带来的数据差异除外)。但在互联网时代,判断企业亏损,可不能单纯的看报表了,哪怕算上所谓商誉、公允价值的报表。
我们以当年(2012年前后)的京东为例,数据报表显示京东净亏损为17.29亿元。这么大额的亏损当然引发了媒体的质疑,但我们的媒体忽略了一个事实,京东的所谓亏损其实是“伪亏损”,把钱换成了比钱更值钱的物流基地和仓储中心罢了。换句话说,虽然纸面报表上显示了亏损,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京东实质上反而是盈利的。
同样对于滴滴来说,看起来最近三年亏损几百亿,但实际上滴滴只是把这几百亿换成了比钱更值钱的业务和用户罢了。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