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此文仅献给正准备转型电商的传统企业或一直经营无起色的中小电商们……

据“路边社”消息,目前淘宝及天猫的店铺数量超过600万家,其中赚钱的占20%,紧巴巴过日子的占20%,而剩下的60%基本上是入不敷出,艰难度日。其实这样的格局也符合20/80法则,只是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60%店铺更多的是死在了起跑线上,这些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的主要痛点有四,以下一一道来:

战略短视

很多店主以为电商就是开网店,把店开了就坐上了财富的直通车,财源滚滚,谁知道理想很夸张,现实很悲伤。其实电商首先是一种战略,电商之路是一条战略实施之路,战略规划的合理性决定了电商的路能走多远,对于电商,每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网店背后必然是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丶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供应链,这其中涵盖了产品的研发丶制造丶营销丶物流以及服务等环节的设计,所以那些没有经过顶层战略设计,没有形成供应链优势协作的电商(只是简单地把线下库存搬到网上或者东挪西倒的拼卖)一定是走不远的,即便在互联网初期粗放发展起来的电商,最终也会因为战略短视而一厥不振,比如柠檬绿茶丶麦包包。

定位不清

很多网店一直没有搞清楚“我究竟卖什么?卖给谁?”这两个问题,所以一边哀叹产品同质化丶生意难做,一边寄望所谓超低价的爆款与烧钱的广告引流,不少商家弄到头破血流丶得不偿失。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成功的淘品牌除了强势的营销活动外,它们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茵曼做的是棉麻服装;阿芙只做精油护肤;三只松鼠做零食中的坚果;贝尔莱德做的是挂烫机,小熊电器专注于大家电品牌的非战略性产品……。我们知道,网购市场已经进入市场细分的阶段,在长尾效应下任何一个微小的需求都可能形成一个大市场,这就要求电商(特别是中小电商)要专注某一细分领域并把产品做到极致,通过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获得更多用户的口碑,这就是小米雷军的互联网七字哲学“专注丶极致丶口碑丶快”。

四大痛点让电商死在起跑线上

缺乏产品盈利组合

不少传统企业转型电商时都习惯把工厂所有的产品一股脑儿都搬到网上,然后挑一个最低价的产品美名其日“爆款”,虽然天天作推广,但结果“爆款”没练成,其它产品更少人问津。这其中主要原因是产品组合缺乏合理规划。做产品营销其实与打仗作战差不多,都需要多兵种的结合,一个网店有竞争力的产品盈利组合,应该包括五种商品:引流商品丶主销商品丶旗舰商品丶关联商品以及补充型商品,引流商品是具有杀伤力的丶吸引流量的产品;主销商品是用来贡献大部分利润的产品;旗舰商品是用来装逼的丶提高品牌(店铺)品质感的产品,它一般具有差异化;关联商品是用来协助提高用户满意度的产品,如配件丶饰品丶礼品等;而补充型商品主要用来满足非主流目标用户群的需求(粘住一些打酱油的用户)。事实上很多的经营无起色的网店,在产品上架时都缺乏这样的思考。

店铺形象不佳

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找一些三流美工装修店面,大量的粘贴丶模仿,结果弄出了个“山寨店”,店面形象完全没有体现出产品的价值与优势,视觉平庸无冲击力,更谈不上体验感了。其实做网店就是做视觉营销,消费者通过视觉进行体验与激发需求,单靠美工是无法完成页面导购布局丶促销活动丶产品卖点提炼丶产品拍照修图丶排版设计等工作,更何况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并且还要符合不同销售平台的客户审美要求。所以一个具有转化率和销售力的网店视觉需要营销丶文案丶设计师等专业的团队系统运作,我们知道,目前网购市场已经开始从数量转向质量,而店铺形象的设计也应该从数量走向质量,一个具有体验感和视觉冲击力的网店可以让电商起步时走得更快。

四大痛点让电商死在起跑线上

当然,要想在网购市场取得好的业绩,除此之外,电商之路任重而道远,在起步后更将要在运营与服务上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将会在后续的撰文中我们继续探讨……

佛山聆信互联创意 让电商营销与众不同www.needsmsc.com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