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商家威胁消费者,最后成功删掉差评
久而久之,差评制度就失去了作用,没办法真实反映出商品质量。
因此,天猫和京东淘汰了差评,推出了店铺动态评分制度。这个制度从商品质量、商家态度、物流服务3个维度取店铺最近6个月得分的平均值,分值低的店铺就很难生存,可能店铺被降权,消费者搜索不到这家店了,天猫京东的官方活动也参加不了。
在这个评价体系里,平台、商家、快递、消费者处于一个良性循环,天猫京东成为所有电商平台里购物体验最好的两家。
反观仍然使用差评制度的淘宝,它的购物体验比不上天猫和京东,而且我们所以为的差评制能倒逼商家不卖假货的乌托邦也没有实现。
其次,差评并不能帮助消费者维权。
差评从根本上讲仅仅是消费者的一种权利,而不是权益,所以它无法维权,对消费者来说,只具有一种宣泄情绪的作用。说白了,即使你给了一个差评,但你损失的权益也收不回来了。
回到外卖平台上来,消费者给小哥一个差评,多半是出于一种惩罚的心理,并寄希望于下次提高服务质量。虽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往往好心办坏事。
因为在外卖平台的抢单制度下,外卖小哥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尽量送更多的单,单量多了,速度就没办法百分百保证。说得直白一点,他们不会因为你给个差评,明天就少抢几单,把速度提上来,反而有可能抢更多单,把扣掉的损失补上来。
他们可能并不是偷懒和拖延,而是他们的速度已经触达天花板了。从这个角度看,差评制度既不能让消费者挽回外卖迟到的损失,也不能最有效推动外卖配送速度。
差评制度让商家以罚代管,转嫁矛盾,这种方式非常危险。
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到过,消费者一个差评带来的结果是平台扣掉小哥几百块工资,平台以这种“以罚代管”的制度,倒逼小哥提高配送速度,满足消费者需要。
这就激化了消费者和配送员之间的矛盾。对消费者来说,差评是天然的权利;对配送员来说,辛辛苦苦送100单外卖,一个差评全部罚掉,几天都白干了,更何况并不是自己故意送慢,代价实在太大,这就容易走上极端。
朋友们看到了么,从自身的角度讲, 买的和送的都有道理,那么哪里不合理呢?
问题出在外卖平台。无论消费者和外卖员如何打架,外卖平台永远没有任何损失,相反还能得到一笔罚金。罚金有多少?几百万外卖员的基数摆在那里。
平台掌握着消费者的付款和外卖员配送酬劳的分配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它要做的不仅是满足消费者需要,还要用一个合理的分配机制,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让系统中的每一方都能获益。
反观现在的配送平台,大都采用以罚代管的粗暴方式,忽略消费者和外卖员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懒政”。
能不能像天猫京东一样用另一种方式取代差评制度?能不能用降分降权等温和一点的方式取代几百块钱的罚款?这是外卖平台应该思考的。
以罚代管的管理方式在企业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管理方式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也需要管理者去思考。
文章TAG:差评 京东 天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