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研究团购网站,发现团购真的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中国现在的团购是什么
我也不清楚现在的团购是什么,我没有参与过团购,但是简单的看过几个团购网站,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也知道中国的团购市场被称作是”百团大战”,看起来就像一个市集,有吆喝撑大场子的做全国生意,有专精的做好几个城市几个业务细分品类,甚至有赚带路钱的(搜索引擎),据大部分的分析文章,团购的蜂拥而上和美国的groupon网站的火爆有关.
美国的团购是什么:
原来没有注意到时候以为他是 Group + on ,后来仔细一想,又觉得可能是把 group 和 coupon 组合起来的生造词,如果这样的话,翻译过来应该叫做 “团卷”,或者群拼优惠卷,而优惠卷一直是美国相当流行的一种价格歧视方式,我注意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参与团购的大多数厂家,并不真正从用户的团购行为中赚取利润,而是期待用户后继的消费行为,其效果更接近广告,以我有限的认知,我觉得中国的团购们更符合前面一种 拆解方式 Group + on一起上, 蜂拥而上
真正的团购应该是什么:
我以为团购平台的立命之本在于零售价和成本之间的巨大空间,其满足的是,我用我的大腿的发明的一个词, 条件需求,我把完全没有想过要的却让我买的叫做”纯弹性需求”比如”高尔夫体验卷”,而把”曾经想要,但由于种种限制没有要到”,比如超过心理价位的iphone4″, 叫做”条件需求”
以为,先收集(弹性)需求,再反向匹配厂商的生产资源,这才是团购,这个不是我说的,是有本书<规模需求>,经济学家王吉绯在5年前写的,应该还比较靠谱,虽然是书的主体是在讲王老师的”子币”经济观,但其中对团购现象本质,在其博客文章团购:乌托邦游戏的描述非常全面而精辟,文中描述各方的关系在生态构成之前可以是如下的反循环.
要怎么样变成真正的团购?
文中也提到,如果要让生态变成如下良性循环
条件是要有:
1.廉价的需求收集平台————–(这个拥有id库的大家伙都好办)
2.信用机制————–(参与团购用户不能反悔)
3.团购平台需要有相对于厂商的对等地位———-(上面两点有了第三点顺理成章)
如今前2点来看已经外缘足具,众多收集平台和担保交易机制,但为什么我们要的团购还不来?
文章TAG:行业分析 电商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