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日前宣布已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权投资。同时,双方未来还将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全方位合作。

国寿投资公司总裁王军辉表示,将金融保险业务与互联网生态有机融合,是中国人寿创新推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为“互联网+金融”开辟新的产业发展空间。

丁道师:关于中国人寿投资滴滴的4点简单解读

消息一出引发各界热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陶娅洁和我就这个话题做了一些电话沟通,由于电话采访的临时局限,有诸多观点没有表述完整,后来在见报后还是发现漏了一些分析,现在做一些补充,我的主要观点如下。

滴滴或踢掉平安 采用人寿的出行保险服务

理想状态中,滴滴在一天中都将涵盖几千万人的出行量。这对中国任何一个保险公司来说都是巨大的“蛋糕”。中国人寿的意图并非单纯通过投资来获取收益,而是希望把滴滴用户转化为中国人寿保险的用户。“今后很可能出现的状况是,滴滴出行的保险业务将交由中国人寿来处理。”

此前,滴滴出行和中国人寿的竞争对手平安产险合作,推出“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该保险覆盖滴滴出行平台专车、快车、顺风车、巴士、试驾和企业级业务的司机和乘客,单人保额最高可达120万元人民币。未来,滴滴是否会踢掉平安,换成中国人寿的相关服务,值得期待。

财务回报不重要 滴滴投资者基本都是战略投资

滴滴未来发展需要大量的钱,小公司投不起,现在已经是寡头间的游戏了,投资滴滴的都是顶级巨头。而就滴滴本身来说,应该并不会特别在意投资人是国资、民资或海外资本。

现在投资滴滴很难像王刚一开始获得成千万倍的回报了,甚至5—10倍的回报都非常难。基于滴滴目前两三百亿美元的估值,像中国人寿乃至苹果这种公司,对滴滴的投资肯定追求的不是低买高卖的财务回报,而是资源互补、、开放平台对接层面的战略回报。

互联网+保险模式并没有创新 只是之前时机未到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保险带来了模式的创新,但笔者看来从模式本身来说,共享经济模式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当时受制于落后的互联网发展和落后的移动终端设备而无法得以开展。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模式和理念并不是新东西,只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结合得以批量化、标准化地扩大。尽管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创新之处,但通过合作,仍可以将保险、电商、搜索等企业的业务量做大,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结合的方式,再因地制宜地为用户推荐相匹配的业务。

滴滴和中国人寿除了简单的保险服务对接以外,还可以合作开放创新金融服务,这种服务绝不仅限在保险层面,更在未来的用户财富增值层面。

中国人寿份额不断下降 投资滴滴树立互联网转型典范

对于中国寿险行业来说,增长起伏不定、依赖传统渠道等等问题早已经老生常谈,中国人寿作为中国该领域的一哥,实际上面对眼前的问题早在多年前就通过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比如2013年,中国人寿旗下电子商务公司挂牌,注册资金达10亿元,在为保险产品搭建网销渠道的基础上布局互联网金融。再比如,中国人寿推出国寿e家,希望用户通过互联网APP完成各种保险理财服务。

中国人寿不久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15年中国人寿营业收入为人民币5113.67亿元, 2015年本公司市场份额约为23.0%,虽然继续占据寿险市场主导地位,然而与2012年33%的市场份额相比,中国人寿在短短几年内份额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且面对着平安、安邦甚至恒大这样的后来者竞争,未来的市场份额很可能进一步降低。面对眼前的困局,中国人寿需要通过对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尤其是领军互联网企业的投资,才能给投资人、给业界继续讲新的故事,完善其新的互联网转型升级。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


文章TAG:简单  滴滴  投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