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对于佩戴者的体外进化,这些穿戴设备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就目前的技术发展程度来说,智能穿戴设备的体外进化可在休闲娱乐、信息交流等场景落地,提高佩戴者的信息感知与处理能力,但这些应用更多存在于理论层面,少数应用在工业消费场景落地,比如Epson的AR眼镜能让无人机驾驶员以第一人称视角看到摄像头的画面,Vuzix智能眼镜的AR程序能帮助物流公司挑拣员加快货物挑拣效率,Daqri AR头盔能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在动态全息空间中进行工作等,但这些智能穿戴设备距离进入日常生活的消费级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程。

Nike Adapt BB用收紧放开鞋带松紧的程度,来控制运动员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短时间内提升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方式,看似“抖了个机灵”,但实际上却是智能穿戴设备实现体外进化功能的全新思路——在不通过其他设备介入人体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穿戴设备的“原始功能”即可提升穿戴者的能力。智能穿戴设备正是对穿戴者体外能力一点点提升的基础上完成自我进化。

3、急需打破数据孤岛割据的原生应用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智能穿戴设备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星、小米、华为等厂商的带动下,迎来了一波发展高潮,同时也加剧了资本在智能穿戴设备赛道中的割据。

以智能手环为例,这类产品国内大大小小数的出名字的品牌超过100个,这些厂商画地为牢,高筑数据城墙,不但不与其他设备共享数据,也缺乏开放的产业意识,于是智能穿戴设备之间形成了一个个块状化的数据孤岛,这种现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智能穿戴应用生态碎片化,不光是研发速度缓慢,应用落地的推广也非常困难。

此外,目前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形态更多是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应用扩展,智能穿戴设备是依附于智能手机而存在的,一旦脱离了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就成了摆设。智能穿戴设备若想摆脱这种现状,在物联网时代成为真正的主角,还需要一款类似于手机微信这样出自自身设备的原生应用,在此带动下,智能穿戴设备才有可能建立起以自己为核心的生态圈,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开发才有可能进入持续的可循环状态。

未来智能穿戴设备的伦理考量

Nike Adapt BB发布不久,NBA官方就宣布了相关禁令:为了避免干扰在场球员和球迷的注意力,球鞋侧面调节松紧的两个蓝色光点不能点亮;装有应用程序的手机不可以在场边使用,球员只能通过鞋身按钮手动调整球鞋的松紧。

如果从更深层次来理解NBA的禁令,在智能穿戴设备大规模普及的未来,居心不良的歹人可能会利用穿戴设备的漏洞使坏下套。如果说遥控鞋带松紧让穿戴者摔跤还只是恶作剧式的玩笑,那么利用穿戴设备的“体外能力”,限制穿戴者的某些行动能力,则牵涉到法律框架下的行为准则。

此外,当某项智能穿戴设备能够显著提高人类某些能力,但同时以牺牲使用者健康为代价时,智能穿戴设备应该如何自处?像谷歌眼镜会使用户眼睛长时间聚焦,严重的还会对使用者的生理结构产生影响,而像头盔、手环这类长期与人体贴身接触的设备,在电磁辐射的控制,人体不适或过敏反应的防范方面,也需形成规范的标准和要求。

人类或者会对自身安全设置足够高的防护门槛,可是在获取能力方面,人类也有着更强的原始欲望。比如在体育赛场上,无论体育组织如何三令五申,运动员也明知兴奋剂对自身损伤极大,仍有人为追求成绩前赴后继甘做“药罐”。

在智能穿戴设备这道伦理题中,人类需要把持的边界是:技术不是用来作恶的。作恶的往往是人类自己。

[完]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智能  耐克  数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