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该黄桃基地所处的北纬30度是世界公认的水果最佳产带。直接明了的点名,我的桃子,就是种植在这里。

➜ 年日照时间超过1722小时、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达到1500MM,为鲜食黄桃的成长和积累糖度提供了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条件。特别强调,这些数据,别的地方是没有的。

这些生态自然环境,对于目前中国目前的农业现状来说,大多数其实都具备的。所以,仅仅靠自然环境,还不足以突出产品的两点。

于是,就需要增加其他的两点。

➜ 比如,生鲜,要的就是速度。那么就把这个物流优势写进去。“距离京港澳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机场高铁均在90分钟可以到达,物流条件一流。”

另外,大家都说产品好,但,很多生鲜创业者是去农户收购的,其实,你对产品的把控是无法掌控的,说是无农药,其实,农户在生长过程中,早就打了。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突出让大家觉得是你自己做的产品的内容:

中国的水果产业大多都是“农户+合作社”或“企业+农户”的模式存在,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地建成产业,但由于土地管理分散,所以实现产品标准化困难重重,时常出现“同一个产地品质良莠不齐”“同一个农户不同年份品质不一样”的情况。最初创立的时候,我们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推演,最终决定以“流转自有土地,与农户共同经营”的重资产模式来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

当我们的产品亮点挖掘的差不多了,那就需要匹配上第二个方向的点了。

第二点,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具体是什么角度,我们自己思考下想要得到什么样的桃子呢?

以我自己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吃黄桃的话,可能就是为了尝鲜。所以,我希望个头大点,价格适中。

但有的人,想要买黄桃是为了做沙拉之类的水果拼盘,或者是买过去之后最终是要卖给店铺里的消费者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要甜和脆,以及品相要好。

所以,从不同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你会想到,我的产品,其实有很多的使用场景。然后,通过不同的使用场景来挖掘潜在的消费者。

我昨天就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讲了未来有可能成为爆品的新兴产品。

其中,这几年,小龙虾很火,规模已经到达千亿级别,但,还没有形成大品牌。然后从小龙虾这个单品,衍生到吃小龙虾的场景,从而推倒出,未来能够形成口碑传播的还是围绕类型小龙虾一样,吃起来消耗时间的产品。

从最开始的瓜子,到后来的鸭脖,以及近几年的坚果,最终到现在的小龙虾,都是在一个以社交属性为链接点的场景下诞生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围绕不一样的场景,还能够打造出很多上亿规模的单品。

第三点,从自己的角度去挖掘一些卖点。

很多人,对于这一点,其实是忽略的。而我们平台,恰恰是对于这个是最擅长的。

回想过去6年寻找了近20个种植地区,行程近8万公里,5000亩种植面积,只为这一份收获的甜蜜。

开头就写出我这6年做了什么事。这一句话,可以直接给消费者一个底,那就是,我这个桃子,是我自己种的,从6年前就开始了,而且不是一点点,是一个你没什么概念的面积。

从自身的经历去挖掘,无非有两个点:一个是过往的牛逼经历,一个是过往的槽糕经历。只能选择两个极端,不选选择中间,因为中间的故事,大家讲的太多,听腻了。

过往牛逼的经历,大家更加信任你。过往槽糕的经历,大家会同情你,或许会支持你。但,槽糕的经历并不是哭穷求助,而是应该绝地反击。

当然,其实还有很多的两点可以挖掘,目前,我也在思考,除了亮点之外,其实更多的还是运营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匹配上专业的运营团队,我想,就算有这样的亮点,你的产品,也很难卖得动,因为,现在是一个供大于求的时代。同时又是渠道多元化的时代。

我想买一斤桃子,直接路边水果店就可以买。我想买便宜点的桃子,我淘宝上也可以买。

所以,这里,我又想到了一个有关小而美粉丝经济的问题。毕竟,我们无法把所有事情,所有产品都包含进我们的目录里,也无法做到每个人都是满意的,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其实就是维护好这一批现在拥护你的消费者,充分围绕现有的用户去做精细化运营就好了。

总结

微商,卖不好产品,原因真的很多很多。从源头货源到中间渠道,从产品包装到售后处理,从运营推广到客户维护,每一点,都需要深入的挖掘需求,匹配精细化的运营。我一直不排斥微商,尤其是高逼格的微商,我反而会多看一眼他的朋友圈,因为,我能够学到别人是怎么来运营策划卖货的。

本文为微电商之家原创整理,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用户  微商  模式  卖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