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产业升级驱动的融合落地阶段。

碳中和的表面上是能源行业转型的一个时间表,事实上,也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时间表。

碳中和不是一个能源目标,而是涉及多个行业的产业升级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在产业的维度中把碳排放颗粒度更细的量化。

比如说,一提到碳排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能源行业,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其次就是工业生产、交通出行等产生的碳排放,但这些概念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量化的不够细。

颗粒度更细化的是在产品的生产中,通过不同的生产方式碳排放究竟是减少了还是增加?比如化石能源的衍生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是不是增加了碳排放等等。

举个例子,央视曾经报道过智能化的电解铝工厂,通过AI远程精确控制,可以使得每吨铝的生产接受100度电,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用。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消费产业、工业产业的排放量化的问题,解决这问题,需要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以及消费领域大数据的进一步发展。

由此观之,BAT、字节等互联网企业们的碳中和“转型”绝不是单纯的一个响应政策的“口号”式的战略,而是与未来产业发展深度关联的长远布局。自此,互联网平台企业们的社会价值也会进一步体现。

为什么说,碳中和是一次百年难遇的机遇?

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海外诞生了“伦理投资”的萌芽,一些资本开始拒绝向赌博、色情、烟酒和军火等行业投资,同世纪60年代到到70年代萌生了“社会责任投资”,而到了80、90年代,“可持续发展”投资理念逐渐兴起。2006年,在联合国的促进下,ESG原则被纳入投资原则。

所谓ESG其实就是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 代表 environmental=环境;S 代表 social=社会;G 代表 governance=公司治理。

从当下的国内的环境基调来看,互联网企业的价值判定,也可能会进入一个全新的“ESG阶段”。

一方面,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社会价值成为衡量企业质量的重要标准。

共同富裕的时代旋律下,继腾讯之后阿里又宣布投入千亿资金,这可能意味着,互联网巨头们共同把社会价值作为为商业增长之外,同等重要的公司战略。

另一方面,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从决策体系上缺乏参与环境、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意识,也缺乏明确的ESG战略。事实上,即便是互联网巨头,似乎也的没有为外界所熟知的、明确的ESG战略。

根据MSCI 的官方统计来看,在七个 ESG 评分等级分布中,国内A股上市的企业大多数排在末位。这似乎意味这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对于ESG的发展的重视程度还相当不足,大多数企业管理层中,可能也没有ESG战略的负责人。

现实地来看,当“碳中和”进一步深植未来巨头企业的发展之中,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们可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深度参与环境、社会、治理等诸多领域的ESG阶段。这对互联网企业来说,也许是一个新的未知领域。

坦白的讲,无论是阿里、腾讯还是百度、字节以及美团,互联网巨头企业已经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水电煤。无论巨头们愿不愿意,他们都在事实上成为了未来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数字基础设施。

这样的基础设施价值,在碳中和的社会发展目标中也会展现出来,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这即使挑战也是机遇。

一方面,“双碳”的社会发展目标之下,碳中和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如落地碳中和,如何确立自身未来发展的ESG路线,将成为重要的公司战略。

另一方面,作为命运共同体,人类社会面对的生存环境的压力下,碳中和可能会成为未来经济运行规则的底层架构之一,在新的架构上,存在更多增长的可能性。

从历史来看,经济运行的底层规则的改变在过去总共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机器替代人力,产生了大规模的市场交易,在欧洲出现了一些跨百年的品牌;第二次则大规模工业生产,产生了统一市场,诞生了福特、大众、通用等全球化企业;第三次则是信息对生产资料的重构,产生了更高效的金融生产方式,资本加速各个产业的发展。

历史不总是重复,而是压着相同的韵脚。下一次,可能就是清洁能源对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基于碳中和发展起来不仅仅是全新的生产方式,机遇碳排放权的交易、定价体系建立起来的新秩序,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运行的底层架构之一。由此观之,对于企业而言,碳中和不是镜中月水中花。至于如何把握其中的增长,则是互联网企业们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时代的变革总是比人们想象的要精彩,如今,碳中和的目标已经定下,互联网企业如何演好这部“历史剧”,值得人们期待。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