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行业激变:传统厂商们被迫进入大逃杀模式

配图来自Canva

电视智能化潮流赢得了更多年轻人的青睐,伴随着智能家居的加速普及,近年来电视“重回家庭娱乐中心”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这些为当前电视行业发掘新增量提供了有力支撑,让整个行业生机勃发。因而电视行业虽然历史悠久并且总体规模持续萎缩,却绝不能被视为夕阳行业。

但电视智能化并不是一种惠及全行业的普通变量,而是一场由互联网电视厂商向传统电视厂商发动的革命,并且是一场符合技术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的成功革命。

作为被革命的对象,传统电视厂商享受不到太多新增量的红利,同时又饱尝市场萎缩的苦果。迫不得已之下,为了寻求出路,传统电视厂商们纷纷开始了各具特色的转型探索。

转型一步步走向激进

传统电视厂商的智能化转型其实是分阶段的,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电视盒子阶段(2010-2013年)、互联网电视阶段(2014-2017年)、智能家居阶段(2018年至今),分别对应传统厂商转型的萌芽期、过渡期、激进期。

在萌芽期,传统电视厂商们已经意识到电视行业或许将会出现剧烈变革,但却没有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2010年,引领时代潮流的iPhone4发布,与此同时苹果还发布了Apple TV2这款搭载A4处理器的电视机顶盒,这款经过全新设计的智能电视盒子,也把电视行业带入了智能时代。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就像手机行业传统巨头并非对智能手机的崛起毫无察觉,传统电视厂商对对智能化潮流的认识同样深刻,只是积重难返之下,他们适应新变化的动作总是会比较迟钝。

在过渡期,互联网电视厂商的崛起刺激传统电视厂商纷纷开始着手互联网转型,只是习惯靠卖电视硬件赚钱的传统电视厂商,依然没能彻底适应“互联网”玩法。

2013年,乐视和小米相继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电视产品,这些“新物种”很快就在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为了应对挑战,传统电视厂商纷纷作出应变,比如TCL在2014年发布了“双+”互联网战略布局(“智能+互联网”和“产品+服务”),欲借此在5年内创造一个“新的TCL”;而创维则在2014年宣布将其互联网子品牌“酷开”独立运营。

但传统电视厂商做互联网电视面临“左右为难”的困境。一方面,营收结构要想猝然摆脱对硬件收入的依赖并不现实;另一方面,传统厂商如果执着于互联网赛道的比拼,难免又会陷入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的窘境。所以在向互联网转型的过渡期,一些传统电视厂商不仅转型成果寥寥,而且固有优势被抵消,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被逐个击败,彻底沦为边缘角色。

 1/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模式  传统  行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