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涨价已是必然,物美价廉本不存在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人信奉物美价廉,特别是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厂商,通过对硬件进行补贴,推出了具有极高性价比的产品。但这一切只是假象,消费者之所以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相对满意的产品,这其实因为厂商在赔钱卖或贴钱卖。

实际上,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物美价廉就是一个悖论,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如果低于产品的成本价格出售,尽管消费者获得看起来很美的产品,但是却不是正常的商业逻辑,而一旦厂商需要追求利润,就必然需要在产品材料成本方面玩猫腻,降低产品配置或者采用更低质的材料是最普遍的做法。实际上,在出品全世界质量最过硬产品的制造业强国德国,老百姓根本就不相信所谓的“物美价廉”,他们更加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这可能才是正确的商业逻辑。

四、互联网经济衰退,免费商业模式式微

性价比这一个概念在手机、电视行业开始被反复强调,其始作俑者也许并不是小米,但小米无疑是这一概念的最大鼓吹者和受益者。通过这一概念,小米从手机行业异军突起,一度曾经获得高达400亿美金以上的市场估值。实际上,小米强调的性价比其实就是曾经互联网经济的最核心商业模式:免费。

我们知道,曾经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都是通过让用户免费使用产品然后汇聚流量,然后再通过网络广告这样的模式将流量变现。然而,随着互联网行业渐渐形成垄断,流量汇聚在了bat这三大互联网巨头的手中,这使得互联网公司获取流量的成本不断增加,单纯依赖广告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因此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探索向用户收费的商业模式,如视频网站收取VIP会员费,电商网站收取运费,小说网站收取订阅费等等,互联网行业逐渐走向了付费时代。

同样的,在今天,很多手机厂商尽管销售了数千万部手机,但很多都处于不盈利的状态,过去主要信奉的是低价卖产品获取市场份额,期待能够通过后续的商业模式来获取其他的回报。某种意义上看,就是一种免费模式。实际上,如果厂商们继续过去的倒贴或补贴模式,大量的资金缺口将使得供应链资金断裂,最终可能影响产品正常出货,直至形成恶性循环,而2016年的乐视手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尽管去年卖出了2000万部左右的手机,但是由于补贴模式导致现金流紧张,使得其一度面临极大的危机。

今天看来,这些后续商业模式并未形成,而如果继续这一策略,将很可能耗尽融资和现金,企业面临极大的运营风险,因此对产品进行提价,保证产品不赔钱或者获得利润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结束语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很多电视、手机厂商的商业逻辑是“畸形”的,一味追求市场份额的增长,却忽略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这种野蛮的增长方式终于在2017年“刹车”,在正常的商业逻辑下,好产品和高价格是相辅相成的,而只有勇于获取市场利润的企业才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手机  商业模式  盈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