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方面看来,在多方条件的限制下,抢票软件一方面背负着“不靠谱”的骂名,另一方面又背负着为用户解决购票需求的使命,两种因素的夹击下,就形成抢票软件市场的一种“病态”现象。

再从这些抢票软件年年被诟病的现状来看,或许还能引发另一种思考,为何这些抢票软件经过时间的长期积淀,并没有强化自己的抢票功能,反而年年背负骂声,并且还有些“停滞不前”了呢?

这其中与火车票票数定量有关。我们知道,12306所放出来的票数是定量的,售完就没了。因此借助抢票软件,并非可以抢到额外增加的车票,而是从激烈的“捡漏”环节中争取“捡到漏”而已。

因而从这方面来看,抢票软件的抢票成功率是难以估算的。即使一些抢票软件明确表示,交了费用就能将成功率提升到百分之六七十,但这不排除“忽悠”用户的情况。试想一下,车票的数量就那么多,谁能保证被售出的票数,以及退票的数量是多少,这就很难估算抢到车票的几率,因此预先告知用户的抢票成功率可能并不存在。

况且市场上的抢票软件有许多种,其他相同行程的用户或许也在使用抢票软件,竞争如此激烈,抢票几率就更加低了。也就是说用户即使购买了最高级别的抢票套餐,还是不能保证这趟车的车票一定能买到。

从这方面来看,这又可以被视为另一种抢票软件的“病态”现象,抢票的成功率并不能直接代表买到车票的可能性。长此以往,用户只会认为抢票软件“不靠谱”,抢票软件行业的前行之路也就更加难走了。

总的来看,抢票软件之所以能在一年又一年的“口诛笔伐”中屹立不倒,与前一种“病态”现象不无关系;但在后一种“病态”现象中,长期下去很有可能会造成如前所说的“恶性循环”阶段,即“每年都被提及,但从未改变过”。

抢票软件的未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或能提升抢票成功率

说到这里,一切问题皆需回归本质。既然用户难以买到车票,抢票软件能助其一臂之力,市场空间也很庞大。那么,抢票软件们该如何改善自身存在的短板,真正为用户提供实用性的抢票服务?

首先,不可缺少的是大数据的支持。虽然许多抢票软件已经为用户提供了许多大数据信息,但这些信息在抢票功能的提升上并未起到多大的帮助。为实现更高的抢票成功率,不妨开发更多的大数据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也能在丰富票务数据信息的同时,获取额外的盈利方式。

其次,时下的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帮助提升抢票成功率。在人工智能技术越发成熟的基础上,人工智能产品现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能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抢票的智能化分析,或许抢票成功率会更上一层楼。

综合来看,无论是春运期间,还是法定的节假日期间,有出行需求的人群似乎越来越多,这些人群或多或少都会有买不到票的焦虑。那么这些抢票软件如何针对性解决这些购票者的焦虑,真正为用户抢到票的同时又能实现盈利目的,这是值得深入考量的问题。

不过,这些抢票软件们也有自身的焦虑,即以这种“擦边球”一般的存在,未来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或许在未来,这些抢票软件会在监管的施压下退出市场,抑或是合法化之后步入正轨,且待时间给出答案。

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江湖  利益  人工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