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欧到王凯歆再到李昕泽,创业者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从陈欧到王凯歆再到李昕泽,创业者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从陈欧到王凯歆再到李昕泽,创业者为何一代不如一代?

根据2012年《福布斯》中文版推出的“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电商、网文和游戏领域是80后创业者取得财富的集结地。对比美国同龄创业人独立创业的情形,明显不少成功的年轻创业者,都借助或者依赖了其他的平台,比如曹青、戴跃锋、刘鹏飞、吕长城等阿里系,甚至黄恺也是通过开淘宝店、售卖三国杀卡牌才获得了第一笔金。

马云、陈天桥等互联网第一批引领潮流的人,在各自行业搅弄风云之时,为大部分80后创业者提供了共赢的机遇,换句话说,运气和眼光在80后创业群体的成长路径中占了很大一部分要素。

不过这种追随者的位置,某种程度上决定了80后创业者并没有延续70后的创业趋势,至今也没能改变上一代人对互联网经济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某些互联网科技创新领域,尚未出现批量的新一代创始人冲击现有行业大佬的地位,张一鸣、陈欧算是少数比较成功的80后创业明显,但其中,陈欧光环之下的争议正日益被放大,未来前景难料,这并不是个例。

而2006年曾公开亮相的第一波80后创业者,比如泡泡网和汽车之家CEO李想、主攻社交平台与服务的康盛创想CEO戴志康、视音频娱乐网站MyseeCEO高燃、时代美兆CEO茅侃侃等人,除了李想还相对活跃,其他创业人基本上已经消失在公众视野,泯然于众人。

这意味着,过早的历练和夭折不一定有几率培养出新时代的商业青年领袖。

这一特征在前几年的90后创业风潮中更为明显。通过营销炒作提升知名度,自诩90后代表释放狂妄张扬的个性,在一段时间内赚足眼球后便几近全军覆没,这场“盛宴”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像是投机者的狂欢。

时至今日,再来看那些短暂存活或是目前仍旧半生不死的创业公司,很明显90后的标签在一众投资人的操控下,给创业群体带来了泡沫般的鲜花和掌声,致使其相信仅凭自我就可以急速颠覆市场格局。

这种自我膨胀的心理是过度营销后的认知扭曲,虽然一度使他们成为新晋的创业男神女神,但随着神奇百货、泡否、一起唱等相继倒下,超级课程表、礼物说举步维艰,都直接宣告了90后第一波创业潮从生机勃勃走向了死亡之地。

 1/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创业  创业者  王凯  陈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