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求上市的知乎,如今会如何定义自己?

谋求上市的知乎,如今会如何定义自己?

谋求上市的知乎,如今会如何定义自己?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知乎虽然有些微博化了,但却要承担微博没有的压力。

微博的社会讨论其实是浅尝辄止,而知乎上确实长篇大论的深入交流,有时候不免会让人担心。因为任何形式的UGC内容社区,都需要警惕内容层面的"失控"。海量用户涌入后,发言门槛低,导致什么样的内容都可能出现,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就像之前的小红书就因内容问题被下架,快手也曾因为野蛮生长的内容被认为土味、内容质量差等。

而知乎作为一社会属性强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很多用户看起来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非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一旦出现热点话题,在知乎上立马会有人提问"关于某某某,你怎么看?"

观点与观点的碰撞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很多问题尚不清晰就在知乎上展开评论联想,可能会出现一些理解错误、带节奏等现象。提问、回答是用户的自发的不可控行为,这就意味着什么样的回答都有可能出现,以后会不会出现触碰底线的事情呢?这谁也不确定,但知乎确实应该有这样的顾虑。

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团队看来,知乎破圈本无错,但它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步子迈的太大。进化这件事,应该是局部的、缓慢的、克制的,而不是摧枯拉朽般的、大范围的。最早的克制,让知乎成为产品克制学的教学案例,而后放开自我的内容泛华,知乎似乎又成了产品核心价值稀释的负面教学。

知乎不是不应该破圈,而是不该在破圈的过程中对发家业务带来伤害。

在这一方面,B站其实是个不错的正面案例。现在B站早已不只是二次元爱好者的世界,汽车、科技、金融、音乐,内容范围非常广。例如科技层面的半佛仙人,原来也是知乎大V,他个人的破圈也代表着B站的破圈。但B站下面每一个圈层都属于一个独立的群体,彼此之间看似处在同一片天空下,却也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

但知乎在"泛化"的过程中似乎并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因为太快了,不同内容的关注群体混在一起,好像忘记自己早期做产品时的那份克制。

知乎十年,从克制欲望到放开自我,摘下了工具化的帽子,建立了社会媒体的标签。

不知道最后会出现怎样的走向,但希望知乎到最后不要兜兜转转一圈后发现,那个看起来已经走出聚光灯的知识世界才是自己永远的家。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