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厂商们打价格战一样,云代理们也在疯狂杀价,折扣系数倒挂是常态,代理商们宁愿搭上厂商给的折扣返点也要谈成合作,寄希望于用户的续费赚取利益,这与云计算厂商们利用IaaS业务开拓市场,Paas和SaaS业务赚钱的逻辑雷同。

但如今的市场早已被各大代理商“地推式”梳理过n遍,老客户被绑定很难转化,新客户的获取也越来越困难,实力不足的代理商被淘汰,实力强大的代理商因为利润微薄也很难维持庞大的代理商体系,不得不提高下级代理商入行门槛,裁员缩减规模。

如今云代理商们之所以还未崩盘的原因在于,一家总代往往代理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比如阿里云和华为云都做,代理商们看用户意愿推荐厂商,实现了匹配效率最大化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开拓市场的成本。

但云计算厂商们则没有Plan B降本增效,一应支出全靠背后的资源“奶”,在IaaS业务的开展上,ROI为负。与此同时,IaaS业务频繁降价,也对Paas和SaaS业务推出增值服务带来了阻碍。

2.思维惯性下,云计算产商的反向市场教育。

B端市场开拓最重要的是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但云计算厂商借用C端打法教坏了市场,用户对后续增值服务的买单意愿并不高。

云计算需求早期客户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企业,对云计算的接受程度较高,而云计算厂商后续要面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其对云计算增值业务的付费意愿将更低。就连国内唯一盈利的云计算玩家阿里云,自2018年以来,营收增速也已经趋于放缓。

最为重要的是,先抢市场再盈利的C端打法或许早已不符合当今的互联网现状。

最为典型的就是社区团购,在开展初期,每家都有自己算盘和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型,除开政策影响,竞争的加剧导致投资持续加码,沉没成本难以割舍,后续的盈利空间也不大,最终落得一地鸡毛。

网约车同样如此,单从盈利来看,滴滴的盈利回报与早期的资本投入相比,不值一提。虽然获得了网约车这一入口,但滴滴并没有能力发挥价值创造第二增长曲线,反而因为上市的烂摊子进一步降低了滴滴的ROI。

也就是说,从盈利能力上看,云计算或许并不是好生意。但在战略价值上,不同于滴滴,巨头们有能力将云计算作为翘板,撬动更大的利益,这一点也可以从低价抢市场的打法中窥视一二。

低价抢市场也并非有弊无利,这一策略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加快市场教育的步伐,推动行业高速发展。或许巨头们的发展逻辑中,本就没有太过在意云计算的盈利能力,结合自身基因,以云计算为跳板带动整个集团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