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春晚比不了专业的综艺节目,专业节目可以在这个领域不断挖掘细节,从而影响更多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观众;同时春晚也比不了大屏幕式的喜剧,大屏幕可以调动一切手段来展现导演的思维。因此,春晚变成了夹在二者之间的半生不熟的存在,比之鸡肋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能看到主持人们在其他综艺节目中意气风发灵活多变的一面,而在整台春晚的主持中却显得些许呆板。
从某种意义上,与互联网产品相同,产品的内容决定用户,晚会的内容决定晚会的质量。对于央视春晚这种大型的综合性晚会,众口难调是难以避免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大部分观众能够看到几个自己真心喜欢的节目。因此,央视春晚强调接地气也好,强调高大上也罢,最终要做的是满足大部分观众的口味,这台晚会就算成功了。马年春晚上,主持人们接地气的在节目演完后一口一个赞的评论,也难以掩盖节目内容本身的无力感。
关于2014马年春晚的看法,这里不再赘述。接下来,从节目类型方面说说笔者简单的看法,这里只是抛砖,意在引来朋友们更多的美玉。
语言类节目接地气没看点
马年春晚的语言类节目虽然不多,却也没有太多观众期待的靓点。譬如蔡明今年被冠名“毒舌女王”,毒舌却没有去年的犀利,甚至有些笑点可用牵强附会形容,那种每句话都是一个笑点的感觉已经一去不复返。
同类型的节目即便内容不同,也会让人有已经看过的感觉,而且与2013年春晚舞台上旋转的小陀螺相比,华少丶大鹏与岳云鹏。怎么说呢,大概这三个人都是在客串吧,华少客串自己,大鹏客串屌丝男士,何云伟客串小沈阳,而且客串的可圈可点。
除此之外,其他语言类节目都带有雷同的感觉,譬如郭冬临的小品跟那年打电话撒谎的那个节目的差不多,这里就不再说网友评论为微博段子盘点的《说你什么好》了。其实一个演员的节目容易让人联想到他之前表演的节目,说明他在这个题材上表演很难超越之前高度了,再演类似的节目,即便内容再接地气,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那么这个节目在可看度上而言,已然处在不成功的队列了。
至于2014年必定会火那句“人心倒了就扶不起来了”,这个点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好人好贱的这个节目,现实中发生的事件远比这个这个艺术上的浓缩更有看点,至于能不能引起社会的重视,那就不得而知了。一种现象的发生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基础上的,根源不除,仅凭几句流行的话是难以根治的,人心到底能否扶起来,就要看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了,趋利的时代,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价值取向呢?
歌曲类节目有创新无靓点
整台晚会的歌曲,最有感觉的是那首被网友们评论“锣鼓声声像功夫熊猫”的《情非得已》,来自京剧中的敲击乐器元素,让这首歌比以往更有味道。因为一首90年代末流行的歌曲,放在今天演绎无论如何重新编排都不会感觉特别的市场,而戏曲元素颇具现在的中国风,这是流行歌曲的一种探索,一如当年李玉刚的贵妃醉酒,刚出现的时候不被人接受,单手到后面成了音乐圈的主流。
当代年轻人无法接受慢节奏的戏曲,作为中国国粹,有国际友人专程来中国学习,国内的音乐圈却一味在打造欧美范儿。要知道跟风流行与创造流行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国内音乐界如何看待这个现象?是从民族特色上挖掘流行元素还是在深度模仿,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另一方面,戏曲也应该与时俱进,结合当代流行元素,探索适合现代人口味新戏曲,期待能够像八大样板戏一样影响一代人的新戏曲。
苏菲女神与刘天王合作的《玫瑰人生》,真心听不出两个人在唱什么,但是两人如痴如醉的表情令人神往,观众们看女神的面相胜过看歌词。除了苏菲女神,还有男神李敏镐,配上音乐顽童庾澄庆,好吧,这的确是一个颠覆人类审美的时代。央视节目组或许会有足够数据来证明大众更喜欢男神女神级别的人物,被忽略的是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女神与男神,相对神级,年长的观众还是更喜欢人级和畜生级,神级究竟算是高高在上还是接地气,估计这个概念已经混淆不清了。
黄渤的《我的要求不算高》极其适合他的演绎,这个年过四十的当红小生终于一路火到央视,以一首独特的“中国梦”首登春晚舞台。这首歌的特色在于黄渤时而来一句青岛方言唱句,这是一种创新,同时也让歌曲充满了幽默与诙谐。
整首歌的歌词虽然听起来平淡,斟酌起来却是相当犀利了,一个小小的工人的中国梦,描绘出了太多的社会现状,且是当前制度下暂时无法改变的,写这些歌词以及推上春晚,这大概是有意为之吧。不管以后如何,只要这些歌词中描绘的这些能够实现,相信国民的幸福指数
对于央视春晚更多的品评,相信会有更多的专业人士从更为专业的角度给予解读,笔者在这里只是从一个屌丝的角度来讲述屌丝对晚会的看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朋友指正。
我的微信号mcjave,QQ188283145,新浪微博@王吉伟- ,欢迎加我,一起探讨话题。
文章TAG: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