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的案例去解释99%的事情,是制造这些事件的推手们的惯用手法。就比如静香被黑成心机婊这事,里面有一个论点,就是说静香天天跟男生在一起玩。静香每天和大雄他们在一起玩的时间,只不过是一天中的很小一部分,作为一个漫画,自然也是围绕着主角来刻画的,路人们自然是被忽略掉的。如果天天画静香和其他女生在一起玩的画面,那么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当然艾瑞克这里这种分析其实很无聊,谈大头儿子的财富和黑静香,本身都只是一种玩笑而已,大家都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乱,所以这个话题点到即止。这里想说的是所有的热点社会话题,很多都在做一个颠覆,对于一件事丶一个人的内容和形象的颠覆,换个角度炒冷饭往往可以收获不一样的效果。
抓软肋拉仇恨值
光是颠覆形象其实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这个颠覆之上,再去赋予事件一些能够引起共鸣的热点话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拉仇恨。大头儿子和依萍是最原始阶段,用财富来刺激人们的眼球,依萍原来苦情的身份设定顺带被颠覆了,原来她是个人生赢家。
在这个各种“婊”出没的时代,静香成功的被黑成了“婊”,而且成为了这里面最不被人喜欢的心机“婊”。某种意义上说,“白莲花”这个带代表圣洁的词,已经成为了“心机婊”的代名词,所有的圣洁都在被黑成“婊”。
然而这些都只是虚拟人物,离现实生活太遥远,我们需要离我们更近的仇恨,于是只过1%的生活的陈安妮,和痛心“绝望的大学生”们的马佳佳又火了。这两位话题女王成功的抓住了普罗大众两个软肋,一个是对人生逆袭的渴望,一个是为什么读书而迷茫。
陈安妮首先摆出了一个苦情的姿态,然后通过绝地反转来让人产生一种暗爽,马佳佳用自己的实例来证明,大学就是个球,你们都是在浪费时间。马佳佳的演讲和那两份名单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用1%的案例去解释99%的人的人生。
当然这都不重要,因为她们想要的结果达到了,那就是利用群众软肋,为自己增光添环然后建立榜样形象。在制造这种热点事件的背后,幕后推后们都在企图将事件逻辑简单化,简化到非A即B的对立场面上,通过简单化思维将围观人群变互相对峙的对立面,这样争议就出现了,热点自然就产生了。
向传销学习
这个世界最厉害的营销人员其实是干传销的,它们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通过事件分解,将两个完全不相通的“因为所以”连接在一起。比如因为北京要开奥运会了,所以你跟着他们就能发财之类的。
其实热点案例背后,他们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让你停止思考,然后顺着他们给出的思考路去往下走,最后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感叹。这个道理放在任何一行都是相通的,所以有的销售公司在培训员工的时候,都在告诉员工,你们一定要让客户做选择题,二选一是最好的销售方式。
这事其实就跟我们看着脚走路永远走不了直线一样,二选一往往会把我们带到一个完全错误的结果里。这种社会事件营销其实也在干这种事。比如他告诉你念大学的都是白痴,不念大学的都成功了,但是不会告诉你也有不念大学的白痴,和念了大学的成功人士。
去掉正确答案,留下他们想要的答案,然后围绕着这些答案不断的去解释和论证,会让你不知不觉产生一种只有这些答案的错觉,其实往往留下的答案都是错的。
比如静香的案例里面,它首先告诉你静香是个“心机婊”,然后一步步去分解答案。
比如说你看静香是不是一天到晚跟男生在一起,是吧;
静香是不是为了让别人帮她用过各种手段,比如哭,你看哭过吧;
你看静香她妈是不是改嫁过,改嫁过吧!
静香因为胖虎很强壮拿他当保镖,你看胖虎是很强壮吧!
静香是为了拿小夫拿提款机,你看小夫很有钱吧!
静香是为了利用出木衫给自己辅导功课,你看出木衫很聪明吧!
分解行为是一种很可怕的逻辑!
写在最后
寻找一个群体符号形象,然后站在对立面颠覆这个形象,用群体软肋拉升仇恨值,绑定时下社会热点,然后利用分解逻辑去绑架你的思维,一个热点新闻往往就这么出来了。但是其实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有一定的传播渠道,再优秀的文案,放到一百人的朋友圈里也火不了。
消息源:钛媒体
原作者:艾瑞克自留地
文章TAG:公式 热点 演讲 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