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BI是重要对敌武器,但独立发展者少且不强

对于银行来说,发展BI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抵御互联网平台对金融行业的入侵。

近年来,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金融业,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信贷服务,而传统银行却存在审批要求高、所需材料多、申请周期长等诸多致使效率低的问题,从而导致用户体验悬殊、银行的用户纷纷流向互联网平台。所以银行需要借助BI工具,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简化服务环节,提升决策效率,让客户重返银行。

但因为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不易调整等原因,大多数头部银行会选择与外部BI厂商合作,来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只有极少数中小银行会自行发展BI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在发展BI领域就都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等大体量的银行都选择与外部BI厂商合作,虽然银行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得以快速提升,但在数据安全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隐患,而且从长期发展来看,难免会受制于人。面对同样在发展BI的互联网巨头,大银行们要想在用户体验方面更胜一筹,还需要和其合作厂商们一起付出更多努力。

而选择自己开发BI产品的银行,一般都体量较小,就比如中原银行,相比大型国有银行,它的用户和业务规模量都存在不足,其BI产品的提升空间就比较有限。

总的来看,虽然银行建设智能化BI体系,在资金、成本、数据量、客户信任度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而且从长期来看,是产出大于投入的事情。但真正独立发展BI业务的银行并不多,这也导致银行业整体的BI服务竞争力并不强。

未来挑战重重

总的来看,针对目前国内市场的BI需求,独立的老牌前端BI厂商们由于在产品、销售渠道、生态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占据了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互联网大厂们基于自己的资源、人力和技术优势,发展BI技术的空间更大,表现出了较强的发展潜力。

银行虽然有需求,也有资本,但因为更多是选择和外部BI服务企业合作,所以整体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都不如另外二者。但在它的支持下,国内独立的前端BI厂商们可以有稳定的服务场景,技术水平也可以有更大的提升和应用空间。

所以未来BI领域的竞争主要还是围绕在独立前端厂商和互联网大厂之间,而他们需要除了应对与对方的竞争之外,还要共同迎接来自国外企业的挑战。

虽然目前国外商业智能厂商对于中国企业的特点不熟悉,难以提供精准的服务支持,而且使用价格更高,在国内市场不如本土商业智能应用受欢迎。但在BI服务要求更高的场景下,国内BI企业们的技术实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未来5G网络及终端设备体系的铺设,会进一步为商业智能化的各场景数据流打通提供基础,商业智能也会随之向实体产业全面辐射,国内BI行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身处其中的BI企业们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TAG:智能  商业  商业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