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国际市场,同季度亚马逊AWS营收增长37%、微软Azure增长64%、阿里云增长66%,增速都出现相对下滑。

虽然这可以认为是因为体量越大、增长越难,但随之而来的是打法的变化。阿里财报中写到,阿里云“本季业务增长主要来自于平均每个用户消费额的提升”,这既可以看作是现有存量用户的深挖,也表明在快速复制的行业大背景下,阿里云实现客户数量到客户质量的换挡,这个过程降了一些增速未必是坏事。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阿里云在其基础设施优势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达尔文计划”——通过一系列包括平台、芯片和微基站在内的全链路生态服务,交付给企业一张自有可控的物联网,以及“新制造”概念——加入更多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柔性供应链,实现按需定制,这很明显都是要把整体解决方案推广到更多客户群的动作。

当技术同质化,云计算还可以拼什么?

此前,德意志银行报告曾经预计,阿里云的市场份额将在2020年下降至40%左右,同时预测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将上升至27%。这意味着阿里+腾讯的总份额将进一步上升至67%。从数据上看,阿里、腾讯“打包”领跑云计算的格局已经逐渐形成。

虽然以腾讯、阿里为代表的巨头都实现了云业务的增长,但2019年上半年,云计算技术早已显露的同质化现象进一步显露,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A、细分领域,云计算不再有领域 “偏好”,零售、政务、金融、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都有所布局;

B、场景能力,智慧零售、智慧金融、智慧交通、智慧客服等成了标配,“智慧XX”不再是某一家的专利,云计算从“专才”到“全才”;

C、技术维度,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云计算捆绑,所有平台都在把技术综合化,云计算成为新兴技术的载体。

多方面的同质化,导致云计算发生“规模化复制”的两个连锁反应。

一、从比单项优势到比复制速度

生鲜零售大战中,早期各玩家都在强调自己某方面的优势,比如原产地,比如前置仓,后来行业成熟,优势成为标配,胜负手就在开店速度上;

云计算同理,你有的大家都有了,差异化削弱,比的无非就是相同案例的复制能力。

二、“标杆客户”成复制关键词

云计算的客户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开拓的中小客户,它们像C端用户购买视频会员一样自发购买云计算服务;另一个是需要着重花费精力去摘取的标杆客户,舆论中常见的大型企业合作、城市合作,就属此类。

第一种客户得到的是标准化的服务,不存在复制的问题;而第二类客户占据营收和市场影响力的大头(在某种程度上会间接影响第一类客户的获取)。

显然,云服务商正在把目光聚焦到第二类客户的规模化复制和市场开拓上。

对腾讯云而言,政务、金融等建设周期导致规模化复制本质上变成“蓄能式”发展,尽管5.2亿、8.7亿这样的巨额营收可见,但在“理想高度”达到之前还需要、不得不经历忍耐期。

不同于阿里云,腾讯云代表着腾讯过度到产业互联网第二曲线的战略级方向。这样的业务,某种程度上并不能仅仅拿来当作单纯的云计算业务进行各种营收对比,腾讯方面必然希望它在充分成熟、营收数据上能够证明战略转型成功的情况下才“放出来”。

规模化复制、“蓄能式”发展下,整个行业的竞争或由时时刻刻的厮杀,转入刻意平静下的暗流汹涌。无论是AWS、Azure,还是阿里云、腾讯云,这既是与第二阵营打开差距的机会,又是迎接全新自己的开始。

云计算市场,没有停歇,并不会给迟疑者机会。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高级评委;

3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5钛媒体、界面、虎嗅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云端  财报  阿里  腾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