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在辟谣,实际上却已经深入接洽。
无数个事实已经验证了中国互联网这条不成文的潜规则,即“官方辟谣等于盖章认证”,阿里和苏宁似乎即将成为下一个案例。
那么,苏宁何以沦落至此,阿里又为何愿意接盘呢?
► 苏宁卖掉自己
2021年开年以来,苏宁接连发生股份被质押、被冻结、被转让的事情,前几天又因为谋划股份转让重大事项而停牌,这些传闻就诞生自连日的停牌之后。
实际上,2014年起至今,苏宁易购主营业务就没实现盈利。
2014年到2019年的年报显示,苏宁易购分别净利8.67亿元、8.73亿元、7.04亿元、42.13亿元、133.28亿元和98.43亿元,看上去很美。
但是,这6年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分别为-14.65亿元、-11.01亿元、-8.84亿元、-35.94亿元和-57.11亿元。
在苏宁易购这里,除了连续亏损外,经营性现金流也从2017年开始转负,并且流出额持续扩大。根据财报,2017年~2019年,苏宁易购的经营活动分别净流出66亿、139亿和178.65亿,2020年前三季度的净流出额也有24亿元。
那么,苏宁靠什么让净利润看上去很美呢?答案:卖资产,卖股权,而且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
2014年,苏宁卖了11家门店,实现营业外收入23.81亿。接盘的是母公司苏宁集团,苏宁易购租回来继续经营。
2015年,苏宁卖掉14家门店,实现营业外收入13.88亿,还是租回来继续经营;卖掉PPTV,实现投资收益13.97亿。
2016年,卖掉6家仓储供应链,实现营业外收入5.1亿;卖掉北京京朝子公司,实现13亿投资收益。
2017年,卖阿里巴巴股票,投资收益41亿。
2018年,卖阿里巴巴股票,投资收益113亿。
2019年,卖了苏宁金服的股权,实现投资收益190多亿。
…………
2021年,卖光了阿里的股票,在溢价卖掉资产让关联方接盘后,苏宁没什么能卖的家底了,那就干脆卖掉自己。
2 月 28 日,苏宁易购实控人张近东及一致行动人,和深国际、鲲鹏资本签署《股份转让框架协议》,苏宁方面拟将所持公司合计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 23% 的股份转让给受让方。
对于深圳国资完成入主苏宁,当时的公告披露需要满足三个先决条件:尽调,且尽调结果没有重大瑕疵事项;受让方履行内部决策和监管审批程序;交易完成前苏宁的不出现重大不利变化。
6 月 3 日晚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减持)显示,深圳国资入主苏宁一事,至今股份转让尚未完成。
而6月3日,晚间苏宁易购公告,以 6.2 元 / 股、总计 31.824 亿元的价格,向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有限合伙)转让 5.2 亿股无限售流通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5.59%)。
江苏国资通过收购股份进入苏宁。股权变动后,苏宁电器集团持有苏宁易购的股份比例从 19.67% 降为 14.08%。此次股权转让不涉及要约收购。
江苏国资拿出 32 亿的前提,是和张近东签订《回购协议》,10 个月后张近东必须回购苏宁的 5.59% 股份。也就是说,江苏国资入股苏宁其实只是一笔借款。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国资和江苏国资的钱都还没有到位。
简单明了。
► 阿里:不得不接盘?
对于阿里来说,苏宁有什么价值,值得接盘?网上有众多观点:阿里要获取供应链资源,要获取线下流量入口,阿里和苏宁实现协同效应……等等,已经非常丰富,海豚社不再赘述。
海豚社想强调的是,从电商平台竞争视角来看,一言以蔽之: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
阿里的战略可以说是 “在核心防御,在外围进攻”,阿里淘系电商的基本盘在服饰家居、美妆,却一直无法攻入京东的基本盘3C和家电。
对于自己攻不进去的领域,进攻也就是最好的防守,这样,对手才更加不可能攻入自己的基本盘内了。2016年,阿里283亿战略入股同样以3C和家电起家的苏宁,就被视为,扶持京东的对手,遏制京东的一步棋。
如今的阿里,内忧外患,外有腾讯系的京东、美团、拼多多,内部业务创新也进入了瓶颈期:蚂蚁集团ipo搁浅,对员工士气亦有不小的影响;如果再坐视一个盟友垮掉,阿里难免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为了牵制、遏制京东,阿里也断断不会坐视苏宁垮掉,相比之下,金钱都不算稀缺资源。
阿里是如今唯一能够拯救苏宁的。
2021年年报显示,阿里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564.69亿,并购苏宁绰绰有余,何况2016年,阿里已经投资了近300亿给苏宁,已经有了沉没成本。
所以不管哪个理由,阿里没有理由袖手旁观。只是看最后的价格怎么谈了。而苏宁卖给阿里,未必不是一个好的结局。
文章TAG:阿里巴巴 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