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其爆火原因之后,我们再来分析NFT市场中存在的机遇。
新技术进入产业当中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优化既有市场,例如滴滴改变出行市场;一种是重新定义市场,例如电商改变零售市场;一种是创造市场,例如平板电脑市场的出现。
而区块链技术衍生出的NFT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重新定义市场,即NFT技术重新定义了现有文化、艺术、新闻传播、版权交易等市场。例如王家卫首个电影 NFT 作品《花样年华–一刹那》以 428.4 万港元价格成交,创下王家卫个人作品与亚洲电影 NFT 作品拍卖价格新高,NFT技术增加了文化艺术版权交易市场的规模。
二是创造市场,即将NFT数字艺术交易视为一个新生市场。在这一角度下,NFT交易市场是在虚拟空间中的一个子市场,类似于现实世界的古董交易市场。例如卖价甚高的最早NFT作品“CryptoPunks”像素头像系列,并不是有多好看,只是因为它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电影、音乐、新闻等行业借助NFT进入虚拟空间拓展市场,数字艺术作品创作者创作作品在新兴市场获利,都是不错的机遇。
3 用“条形码”吹泡沫
回归开头提出的元宇宙基础建设问题对NFT作品交易市场分析可以发现,NFT是元宇宙与基础建设,但并不是价值所在。
NFT技术能标记数字资产,使数字资产具备其所属证明,是元宇宙确定数字资产所属权的方式。不过,NFT技术提供的价值供给仅有辨别价值。NFT技术就像是给商品打上条形码,有价值的是商品,而不是条形码。
同时,NFT艺术作品创作门槛并不高,随着UGC创作的泛滥,NFT作品会越来越多,稀缺性将逐渐缺失。就像是现实世界中的商品,有很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稀缺的。而NFT作品又是虚拟的,缺失稀缺性其价值仅剩观赏。NFT作品的价值判定将随着技术的完善而逐步趋于理性,低创作度的NFT作品将逐渐减少其价值。
另外,现阶段的NFT市场有太多泡沫。前文提到,处在初级阶段的NFT作品稀有且具有时代意义,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附加值。而稀缺性往往会让物品带有金融属性,引起人们的“炒作”,例如炒鞋、炒盲盒等行为。
拍出6930万美元的NFT作品《每一天:前5000天》的作者艺术家Beeple就直言NFT作品泡沫太大,在收到支付的虚拟货币后就直接换成了钱存进银行。而据公开资料显示,买下《每一天:前5000天》的正是世界最大的NFT基金、新加坡的Metapurse创始人,出价第二的是区块链应用公司波场(TRON)的创始人孙宇晨。
6930万美元的NFT作品具备足够大的“噱头”,明星的下场也能为NFT作品带来足够多的曝光度,这些都无形之中为某些NFT项目增加了附加值、稀缺性。
而且,当下现实世界的版权保护仍在完善,虚拟世界的NFT版权又要如何保护呢?改一些像素点,加些笔画就又能加NFT标签,NFT作品的唯一性也很难保障。
总的来说,NFT可以说是元宇宙世界的基础建设,但其价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现阶段的“炒作”更像是“荷兰郁金香”,仍需理性看待。
我国禁止虚拟代币炒作,国内的NFT作品基本被称为数字藏品,不可二次交易,具有收藏价值。阿里、腾讯、小红书、B站等企业以及各大博物馆等均有涉足,发展相对国外来说较为理性。
二维码在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NFT未来可期。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