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苏宁发布了财报,显示苏宁易购2018年营业收入为2453.11亿元,同比增长30.53%。这个增幅对于苏宁的体量来说很难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宁的“智慧零售”和“万店战略”取得了初步的进展。2018年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关店潮,而苏宁却开启了比往年更快的“开店潮”,这也从侧面佐证了我经常提到的“经济危机的优胜劣汰规则之下,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被排除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反而愈来愈强,比之前更强”,这正如同巴菲特的名言一样:市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京东和苏宁是一对欢喜冤家,两家企业互相竞争多年,很多人认为二者是一种此消彼从的关系。苏宁财报好看的同时,京东的财报一定不好看。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在苏宁发布财报的第二天,也就是2019年2月28日,京东也发布了财报,同样非常亮眼。京东的财报显示,京东2018全年净营收4620亿元,全年GMV近1.7万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0%。

苏宁和京东这对友商,谁也没有挤压谁的生存空间且能够同步高速发展,这说明了我们目前的消费市场信心还在,只要企业靠谱,完全可以同时容纳多家发展,并且都活的很好。反之,通俗的来讲,如果企业都很烂,消费者再多,一家都活不下来。

或许有人说会说,上述三家企业都是“和实体经济竞争”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的发展在于挤压了甚至剥削了实体经济。对此我当然不认同,但今天篇幅有限,我不就这个问题做反驳。我来说另外一个企业,58同城。这家企业大家都认可它是直接和广大的实体经济企业相关的(备注:58提供的分类信息,囊括了几百个实体行业),它靠给实体经济提供服务赚取佣金和广告来存活,他好的话实体经济也好,我上文的论述就更充分一些。

正好,今天早晨(2019年3月1日),58发布了财报,财报显示58同城2018年总营收为人民币131.378亿元(约合19.142亿美元),较2017年的人民币100.688亿元增长30.5%。58同城能够在所谓的2018年经济危机之年实现大幅度增长,其实也说明了我们的实体经济也在发展,甚至也在优胜劣汰。

危机利大于弊 短期阵痛过后泡沫被挤压

拆文解字,“危机”这两个字,本来就是“危”和“机”组成的。按照矛盾论的一般原则来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方面,也一定有坏的一方面,有坏的一方面,也必然有好的一方面。

2018年的经济走势,让我们只看到或者只关心到了坏的一方面,却忽视了好的一方面,忽视了阵痛过后我们得到了哪些“好处”。

前文说过挤压掉的其实是泡沫,而不是需求,更不是创新。那么经历的2018年的经济危机(优胜劣汰)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刚刚过去的2018年,也是中国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在5G方面,华为(5G标准、专利、基站等)、联想(号称推出全球首款5G手机)等陆续取得突破;芯片方面, 中国产的麒麟980芯片各项指标位居全球领先;电子商务方面,继续中高速增长,包括京东和苏宁无人重卡汽车等在内的黑科技纷纷落地,领跑全球......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需求  危机  财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