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没有输赢的战斗前,二位戏精的“路演”可谓尽心尽力。双方的每一次挑衅、每一次回应挑衅都能抢占体育板块重要篇幅。为什么?因为已经做好了每一次独立事件的剧本。
不妨来梳理下事件的发声以及对品牌营销的启示:
事件前:
宣战、挑衅、口水战。
冲突是聚焦关注的核心所在,制造冲突是所有剧情的起始。
事件后:
1、宣布对此负责:对接好发声渠道,先直接执行活动,再宣布对此负责。
观众们往往对贴有品牌标签的活动具有明显的抵抗力——谁愿意去花时间看你品牌的自嗨表演?就算看,也顶多是吃瓜群众式的看。
一次吸引人眼球的活动,常常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观众天生喜欢未知的信息。
众所周知的斯巴达勇士事件是一次“记住活动忘记品牌”的营销教科书级的反面经典案例,然而,也告诉我们,不明觉厉对用户永远有着神秘的吸引力。斯巴达勇士事件为什么会失败?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事后发声没做好,白白浪费了已经到手的流量。
在格斗界,这样的事情几乎很难看到。每一个经纪人、策划团队,都是优秀的活动策划者+执行者。
2、表示并不知情:与宣布负责的论调不同,许多格斗戏精们选择对发生的事情表示“并不知情”。
一句“并不知情”,其实并不是为了撇清关系,而是为了营造更加真实的剧情感以及接踵而至的接受挑战。
这样的手段,在品牌营销中也有类似的必要性。例如,品牌不应当是完美无瑕的,时常留下一些萌萌的漏洞,再事后补缺,往往能直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4
小结
21世纪以来,由于项目的传播属性,综合格斗赛事项目的热度和身价正在逐渐超越拳击、站立格斗。而以UFC为代表的各类职业搏击赛事的火热,实际上也是事件营销在格斗界几十年来的光辉战绩。
然而,成也“事件”,败也“事件”。
虽然事件的表面失败往往蕴含着可能的反转与商机,但是也隐藏着活动甚至IP崩溃的局面。
炒作有风险,造势需谨慎。对任何品牌而言,都要把握好度。
文章TAG:设计 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