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祛——吴亚军,似“海底针”亦似“大姐大”

阿祛——吴亚军,似“海底针”亦似“大姐大”

阿祛——吴亚军,似“海底针”亦似“大姐大”

作为董事长,有的人说吴亚军平和近人,而有的人却认为她严苛不阿。她喜欢称员工为“兄弟”,这让人觉得她为人大方不做作。但是她在工作上的认真,几乎让人苛刻到无法忍受。“建造出的东西不能受一丝责骂”是她经常对周围的人说的一句话,凡事都要以细节赢得一切。

龙湖滟澜山是龙湖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吴亚军亲自监督该项目的各个方面,在样板区开放之前,她命令员工销毁已建造的景观并将其重建。有一处景观是社区中的水景,因为担心产生安全风险,这处景观在建成之后又被她一遍又一遍重推,直到满意。她一方面担心景观被栏杆挡住使观赏者无法心旷神怡。卸下栏杆后,她根据自己的设计要求员工进行了多次更改。最终采用阶梯式观景台,让美观和安全并举,却也因此累苦了北京分处的一众员工。

“活下去”与“做的长”

“水大,鱼大,蒙着眼睛盲流狂奔的时代终将消失,回归和重塑已成为共识。”龙湖首席财务官赵毅说,龙湖基本上用完了15亿美元的债券额度,并于今年1月完成了数百亿美元的融资。现在国内流动性相对宽松,发行一些债券的渠道仍然开放畅通。

吴亚军表示,龙湖去年下半年开始关注现金流。全年的基本融资已于1月完成,融资与否在下半年显得无关紧要。

这句话已连续两年出现在龙湖的业绩报告中。它具有与万科的“活下去”相同的机敏性,龙湖也总是在提醒自己,存量时代即将来临,蒙住眼睛追求规模可能会撞得皮开肉绽。

回首过去的房地产江湖,如履薄冰,龙湖也经历了一段龙争虎斗的岁月。从百亿级的房地产公司发展到千亿级房地产公司,花了将近11年的时间。而在短短的3年中,龙湖却从千亿增长到两千亿,龙湖把握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应该提速时疯狂奔跑,而当你应该选择慢行时不要贪婪。

对于许多房地产公司饥饿的资金需求,吴亚军也在积极为大局做好准备:“告别2019年,新的十年将到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市场中,我相信‘天晴修屋顶’的龙湖始终可以保持坚挺的姿态。”

如今,龙湖已经是一个与众多人发展休戚相关的大集团。基于房地产开发,它衍生了商业运营,租赁房屋和智能服务等业务。

翻开龙湖集团的财报,可以发现其在行业内还可算是颇为稳健,一直保持增长的企业之一。龙湖所有的稳健都指向一个目标,即把龙湖——“做长”。

实际上,早在龙湖上市时,吴亚军就表达了做长的目标。

当投资者问吴亚军:龙湖未来会变得更大或更强吗?

她的回答出人意料,但颇有深意——“先做长,再做强,而做大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龙湖无故事

去年8月,龙湖迎来其上市11周年。吴亚军面对记者“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时坦言,时间过得真快,没什么可纪念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没有故事是好故事。记者出身的吴亚军自然知道媒体的好恶。她揶揄没有故事是福,在某种程度上将龙湖缺乏新闻的状况一语带过。

“对于记者来说,最不喜欢的公司可能是我们这样的公司。”他眯起眼睛,笑了起来。在公众眼中,龙湖可能是一个既可爱又“可恨”的存在。作为一家具有与国企最相似的融资能力的民营企业,以稳定而著称的龙湖已经连续数年交出“三好生”的成绩单,但另一方面,吴亚军却很少向市场提供舆论讨论和关注点。这样,龙湖和吴亚军都是离群者。

新闻发布会开始后,吴亚军借用苏轼一首词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莫听穿林打夜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确实,进入存量时代,产品为王的要求将随之而来。龙湖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回归产品品质是在存量时代“生存”的唯一途径。

向曾经的狂热时代告别,龙湖大可继续追求“稳稳的幸福”。要达到目标要求,必须继续坚持财务纪律,保持净负债率,不一味拿地王,不占高价土地,要懂得节制和节奏,且走且看。


文章TAG:上市  行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