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不符合商业逻辑的局面呢?
数据往往最有说服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从2019年到2025年,由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构成的中国四轮出行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7.5%,整体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过万亿,预计到2025年,出租车市场将继续占领54%的市场份额,依然为其中最大的细分市场。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也显示,传统出租车的客户量占整体出租车客运量的70%以上,全国出租车日订单量在5000万上下,一年客运量达348亿人次。与之相比,2019年滴滴国内网约车日单量在2400万单左右,网约车日订单量不足出租车一半。
潮水褪去,新兴的网约车,似乎并没有打败传统出租车,却开始面临内卷了。这与我们想象的剧本不一样,实在令人遗憾。
滴滴下架,机会来了?
其实,早在2018年,网约车市场就没有了往日的荣光,以往年平均增长率都在70%以上,但2018年突然下降至25%。有媒体统计过,顶峰时期,资本有高达160亿美元流向到出行领域,到2018年的数额却寥寥无几。
但竞争却一年比一年残酷。
2018年宝马注册宝马出行,2019年1月份,腾讯连续申请了多个与出行相关的商标,比如腾讯出行、腾讯打车等,吉利汽车推曹操专车,长城汽车做了一个欧拉出行,上汽集团有享道出行,BMW有即行出行,江淮汽车背后站的是和行约车……等等。
高端网约车一度被行业视为一个突破点,18年12月,宝马中国在成都正式开启了宝马即时出行高端网约车服务,奔驰和吉利则提前两个月联手推出了耀出行,同样主打高端专车出行服务。
时至今日,也未掀起什么浪花。
公开资料显示,20017年7月,中国网约车用户就已经达到了3.08亿人,到2019年6月,这个数字达到4.04亿人,但是此后一年多时间,用户规模开始出现下滑趋势, 2020年6月,用户规模下降到3.4亿人,并且还有持续下降的可能性。
在疲惫的市场背景下,依旧激战不停,如何寻找下一步的增长点十分重要。2021年,滴滴就将出海作为拯救业务的一大支点,根据相关报道,滴滴的海外业务已经辐射超过15个国家,但其大部分收入仍来自国内移动业务,也就是说,滴滴的海外业务仍旧处于投入阶段。
而其他网约车平台,却连出海寻找新机会的能力都欠缺。
当年曾经被滴滴打败的Ube,却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Uber将业务重心正在从出行转移到外卖上,2020年,其移动业务收入从上年的107.07亿元降至60.89亿元,外卖业务收入则从14.01亿元增至39.04亿元。到2021年一季度,外卖业务收入占比已达到60%。
滴滴也曾经试图进入外卖领域,但效果差强人意,毕竟美团饿了么一直牢牢把控着这一市场,其他网约车想要做的比滴滴更好,难度颇大。
如今,滴滴被下架,股民觉得抄底的机会来了,竞争对手们觉得超越的机会来了,资本觉得投资的机会来了,除了滴滴,似乎整个行业的机会来了。
但出行行业,真的有这么多的机会吗?
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文章TAG:网约车 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