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刷机制为何无法禁绝刷单(以京东为例):
针对刷单,京东反刷单系统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维度:对参与刷单的账号,建立风险评估和异常账户识别模型,对参与刷单的账户进行限制和惩罚;识别刷单的目标店铺、商品,对其进行历史跟踪、降权、惩罚;建立独立的反刷单运营团队,针对系统识别和人工举报的刷单行为,进行核实和惩罚处理,并将结果反馈给识别系统,从而使识别系统自动地学习到新的人肉刷单特征和识别办法。
见招拆招:
首先,刷手若模拟真实购买者,甚至比真实用户的购买习惯还逼真(比如要求货比三家、要求最低的浏览时长、要求滚动浏览高度及停留时间等),我这样的糙老爷们一般直奔主题看下展示页就下单了,这么一比是不是得把对你们平台最放心的那波用户全关“异常账户”里头?
第二条没啥可说的,正常逻辑;
第三点的人工举报刷单怎么看都像笑话,况且系统再牛逼也不能把有正常购物习惯的账号当异类处理了。来个终极大招吧,就算平台方有反刷的火眼金睛,卖家一刷就能给逮起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新的产品类目以及新店铺较难完成冷启动,平台内容显得凋敝看似人气冷清,销售总额必定受影响,长期来看对平台是巨大的损害(这是禁绝刷单的情形)。卖家活不下去谈何平台,买家自不必说,你让我一次不痛快试试。
买家该慌吗?
慌个丁日,之前俺在《如何把握网路营销的命门》一文就说过了,营造出来的成交氛围与出售的商品好坏并没有直接关系。普通消费者实质上反对的是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而不是刷单。刷单跟卖假冒伪劣商品没有半毛钱关系,更谈不上让普通消费者利益蒙受损失。刷好数据既可以卖假货坑爹也可以卖优质产品赚良心钱,就像善意的谎言——如果我不卖命的打扮自己,你就无法发现我的美。
真实世界很微妙,不消说法律,道德也不好横竖一刀切个是非。在这个场景,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结果论,以消费者是否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论。
作为正常的买家,擦亮眼睛,冷静看待销量,好评,店铺信誉等参照物,综合品牌,店家人品等多个维度进行判断。同时,记得留下自己的客观评价给后来者做参考。
此外平台一般还是倾向于讨好消费者,不敢懈怠。
送几句话给卖家
对于卖家,不管怎么玩,起码的操守还是要有的,因为你没节操捞一笔的收益绝对小于被打击的成本+机会成本。而且俺也乐于看到平台织造更严密的制度之网将乱来分子彻底清除,不姑息。
但有些话还是不吐不快——
1,店铺刚刚开张,没人敢吃第一个螃蟹,刷个单做点铺垫怎么也说不上十恶不赦。
2, 现实中似乎大多数人都很乐意给信得过的新开淘宝的亲朋好友“刷”个单。
3, 平台不能对某些行为赶尽杀绝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为所欲为,但你可以坚持死不要脸卖好货。
4, 一个脑子门清的卖家应该是变着法将美好的事物带给买家,注意积累自己的口碑,有一票死忠粉,刷单的钱都能免了。
5, 在信任危机面前,尝试拓展不同的入口,如以专业知识,技能等内容甚至自身人品做背书,反而是新的机会点。
平台呢?
传闻最早的时候,平台没有流量,淘宝的前几笔交易还是马云的家属刷的。为的是什么?是给商家信心。好不容易有人来开店,咱得想办法留住他们啊!所以马云可以算是刷单的开山鼻祖。
平台要想搭建一个生态系统,就注定不可能在任何问题上玩一刀切,水至清则无鱼。至于有些人大呼在美国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刷单这样违背诚信的行为,我想说的是,就算这属实,也绝对不是美国人民有多高尚,而是其背后围绕诚信有一套规则在约束——违背诚信的成本大大高于失信的利得。
若刷单肆无忌惮,有毁掉平台声誉的危险,同时平台官方推广渠道盈利受影响。这意味着,平台有一定的宽容度,但绝不意味着商家可以乱来。
比打击刷单更紧要的是严控商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这真正关乎平台生死存亡没有半点商量余地。如果平台上的货品质量不成问题了,一个新店躺在那不少人可以大胆吃螃蟹了,伴随反刷单机制的强化店铺对刷单的关注度自然会降低。
至于平台对刷单的态度,大家自己去搜搜资料就是了,花边料也有不少,比娱乐八卦带劲多了。
话题太大,挂一漏万,只是想尽可能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刷单这个现象。
以上
文/徐戈,更多天机参见微信公众号——daai1024,老徐有话说。微博:@徐戈
文章TAG:刷单 卖家 淘宝 天猫